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赛康被叫停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2014-01-15 01:04:44)
标签:

财经新闻

财经

特约作者  马会

 

 改革必定要经历阵痛。IPO新政制度设计有缺陷,奥赛康公司用实际行动,扇新政一记“响亮耳光”。对此,证监会紧急叫停。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新股发行改革,从行政化到市场化过度的本质转变,改革阵痛在所难免。市场出现漏洞时,靠宏观调控叫停。也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真正含义。

除了针对老股转让问题,制定合理政策,弥补漏洞以外。证监会不妨借此机会,认真梳理下新政改革政策,什么地方存在较大漏洞,找出应对之策。

 

老股东套现达32亿元

 

    IPO未开闸时长一年,经过深思熟虑和制度设计,近日,种种迹象显示,证监会终对IPO新股放行,多家上市公司拿到批文,新股发行开始走上正规。

从行政审批逐渐走向市场化发行,制度效果究竟如何?有待市场检验。然而,作为第二批获批的IPO企业,12月31日,奥赛康成功拿到上市批文,幸运赶上2013年最后一趟末班车,然而,它用实际行动,狠狠给予IPO新政一个“响亮耳光”。

1月9日,奥赛康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72.99元/股,市盈率为67倍,发行总量为5546.60万股,其中新股发行1186.25万股。

此次参与网下初步询价申购的投资者有361家,申购总量为265665万股,以网下实际确定的发行规模3330万股计算,网下申购超过80倍,可谓一股难求。

在投资者疯狂“送钱”的同时,奥赛康的大股东和主承销商却赚得盆满钵满。公开数据显示,通过此次发行,奥赛康大股东直接套现31.83亿元,而主承销商中金公司从上市公司赚取承销费6311万元,帮大股东减持承销费2亿元,总承销费接近3亿元。

由于奥赛康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1月10日凌晨,奥赛康宣布暂缓发行,这场“造富盛宴”被中国证监会直接叫停。

奥赛康刷新了IPO重启后的发行纪录,“三高”定价不但导致新股超募,而且也让新股发行成为大股东高价套现的工具。按照奥赛康的定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仅有8.66亿元,老股东套现却达31.83亿元。

 

叫停是负责任表现

 

此事件引起热议,显然,奥赛康是钻了政策的漏洞。此次新股发行改革中,增加了老股转让。证监会引入该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封杀”超募资金,同时解决“大小非”解禁的冲击。

然而,由于政策没有对于老股和新股发行比例做出安排和规定。这暴露的问题是,老股发行意味着,原股东不必等待解禁期,可以在上市之后“一夜暴富”并直接套现。奥赛康就是借此套现近32亿元。

当天凌晨,原定1月10日开始网上申购的江苏奥赛康紧急发出公告,“考虑到本次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暂缓本次发行。

纵观近日出台的各种有关发行的文件,似乎找不到定价过高、老股转让过高的应急对策。此次中止行为更不在此列。

证监会面对奥赛康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发行前一刻做出暂停发行的决定,应该说是负责任的表现。

任何改革都要经历阵痛。牵涉到千万个群体的股市改革更是如此。市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天外来客,市场的本质就是人的价值交换行为,而人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法律、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也就是说,市场永远处于发展之中,需要政府去引导、监管和干预。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说,市场永远不可能完善,信息也永远不可能对称,竞争更是永远不可能完全,IPO发行制度从行政化到市场化改革,新的规则还不完善,如何在行政监管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寻找新的平衡点,这是证监会将会面临的重要工作。

“亡羊补牢,依然不晚”,发现问题后,极力去解决。要忍受住过渡期的阵痛,以时间去换市场均衡,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

除了针对老股转让问题,制定合理政策,弥补漏洞以外。证监会不妨借此机会,认真梳理下新政改革政策,什么地方存在较大漏洞,找出应对之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