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到底意味什么?
(2013-03-30 20:26:12)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财经新闻 |
■本报记者 马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风能、太阳能、大数据、云端、物联网、信息通信、支付数字化、3D技术等,这些新名词正在改变世界。悄悄地,或许你还不曾察觉,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正在悄然进行。
3月23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经济峰会上,就“曙光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会专家和业界人士进行热烈讨论。
资源大集合状态升级
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核心内容是什么?是否到来?
“一场革命悄悄到来,正在逼近。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器化,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数字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说。
林左鸣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自工业化时代,主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云计算技术,全社会将形成网络化经济组织,更加强调个性定制。
毫无疑问,集聚是其显著特征。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是在业内人士的讨论中,多次出现这个词汇。
美国UL公司总裁伟廉仕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资源大集合状态的升级。由于这种大集合,能源使用方式以及商业模式都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全球能源使用方式发生变化,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将对相应的技术和电网形成挑战,对于能源的捕捉和储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也将改变商业模式,改变全球的机会,改变商业沟通,比如新闻、娱乐、摄影、社交网络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可能改变学习能力。
爱立信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变革中,集中化能源供应开始显现。比如通过ICT网络的能源应用,我们有机会以智能的方式使用能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熊群力则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问题是,能源再造和信息技术融合。新型的通信和新的能源机制,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颠覆性创新领域还未明确
变革悄然来临,或许我们还未察觉。此次分论坛上,一个小小的花絮体现出这种细节性的冲突和对撞。
3D技术作为新技术的代表,由于其能够打印出立体物品,其充满传奇色彩。此次会议上,一位参会人士质疑道:面对眼花缭乱的新技术,3D技术能否打印出雷达?
林左鸣认为,虽然3D技术处于幼稚状态,但是它的未来可能会走得很好,有可能会为另一种好技术做铺垫。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工业秩序发生根本变化,现有的工业秩序是略占优势的企业,采取各种不论标准和市场壁垒进行封锁和垄断,新技术出来后,品牌和影响力逐渐的淡化,只要挂上网,东西好,就有人买。但是林左鸣指出,它的意义在于,我们需要便捷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方式,3D只是其中一种,也许可以发展得非常完美,也许走不下去,也会有另外一种新的技术来适应这种基于网络的、分散化的经济活动。
显然,业界看中的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变革。
多种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第三次科技革命到底是什么?米其林集团总裁盛纳德说,能源和信息化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但是,其他因素也同样重要,包括循环经济兴起、应对原材料稀缺和污染、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等。
盛纳德认为,目前来看,最具颠覆性创新的范围还不够明确,所以为我们提供了选择未来的机遇,高科技、低成本的模式可能成为这一新型革命的真正核心。
随之而来的,创新是下一轮工业化浪潮的基础,这要结合文化和组织架构方面变化同步进行。创新参与者是一个生态系统,不管大的小的、公有或私有的企业,也包括创新的支持服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共同为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核心
毫无疑问,应对新技术的到来,创新是核心。主要是究竟应该如何创新?进行哪些创新?
盛纳德建议,一是创新需要产业升级,中国越早采用先进技术,越能创造高附加值服务;二是要有卓越的生态系统治理,依靠公平的合作关系和监管,长期合作,优化标准化政策,这是根本所在;三是创新要有高效的管理,要有高效的人才库和创新生态的融资活力。
林左鸣建议,第一,推进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第二,推进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着手准备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相应商业模式的法规法律。他指出,再制造将会极大地改变工业的运行模式,再制造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应有内涵,将产品通过再制造来恢复和注入新的功能,满足人们不断与时俱进的生理、心理需求,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第二个重要内涵。
熊群力表示,通过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带动新的产业,并用革命性的技术管理经济和市场,推动全球工业生产方式和全球社会方式的革命。
雷夫·约翰森指出,成功的集群里,大中小企业能够和平相处,比如生命科学行业,商业模式会变得更有效率,可以非常迅速地使创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