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王荣升鲸鱼王子

(2011-03-16 10:24:40)
标签:

香港

威尔士亲王

士多啤梨

错别字

同音字

杂谈

殖民地时代的香港只要英文好就行了。在洋行里工作,英语有拼写错误或者俗称“串错字”的情况轻者会被臭骂一顿,重者分分钟丢掉工作。 相反香港人理直气壮地说中文不好不仅不怕人笑话,还常带着一份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因此香港的中文错别字无处不在, 港人的中文错别字有一部分来自外来语,也有源于方言。 有些错是因形近义似,有些是因音同形似,还有些是因曲解其意。

从茶餐厅的‘猪扒饭’到高级餐厅的‘世外桃园’。随便拿张报纸、杂志甚至是宣传单张,只要稍有用心就可以揪出几个什么‘渡假屋’、‘初出茅芦’或‘神智不清’。 河与海可以渡,远渡重洋也无妨,一个假期在屋里共度春宵就好了,干嘛要‘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茅庐是草房,并非芦苇房。‘神智’与宗教有关,搞不清没什么关系,神志不清就真麻烦了。 香港还兴将男士写成男仕,女士写成女仕以为是尊重,其实这个指做官的‘仕’完全不搭界。

到处都见的‘咭’字,很多人以为这个字的读音就是英文的 card, 事实上,这个字的读音是‘吉’,与card相去甚远。 我们见到的生日咭,信用咭,里的咭之作象声词之用,很少香港人会写‘卡’这个正字。其他将英语引入但彻底本地化的著名例子有变身为‘士多啤梨’的草莓和‘车厘子’的樱桃,值得港人骄傲的是好些这类莫名其妙的词在内地的高级场合都已成为时尚,北京五星级酒店的餐厅里重逢‘士多啤梨梳乎厘’让我感动不已。 香港还有其更有趣的一面,那就是将一些广东白话的字用在文字里,例如:冇嘢、乜、咁、佢、係…. 本地人读起来亲切又生动,不懂广东话的朋友压根儿看不懂!

错别字的出现,兴许有人认为是汉字的同音字多,没错,汉字的同音字确实很多,更具中国学者李燕、康加深的 《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一文公布的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形声字就有2292个,但我们不能把错别字完全归咎于汉字的同音字多。本地朋友说香港人之所以写那么多错别字是被国内的简体字给搞糊涂了,比如简体字的‘部分’繁体字应该为‘部份’,在香港如果写成‘部分’难道就错了? 又比如‘刻苦地自学成材’,在国内媒体上经常看到‘自学成才’,不过我们港人‘克苦地自学成才’才更搞笑。‘混水摸鱼’倒是中港两地到处都见,似乎谁都不在意原来是在‘浑水’里摸才对。

在这个电脑、网络和快餐文化是主流的时代,古人讲求的满腹经纶早已不合时宜,现代人讲究‘满腹经论’;肚里满是炒股炒基金炒楼的经济理论更显与时俱进。生长在都市的年轻人从来没有见过一窝蜂,所以难怪他们都‘一窝风’地去‘飞越’而不是飞跃,‘溶合’而不是融合,‘震憾’而不是震撼,用脑过多地‘精疲力尽’而不是筋疲力尽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太认真,不然天天吃下不‘记’其数的错别字一定会消化不良。

刚才为儿子们准备暑期英语读物,打开一份青少年杂志,里面有讲述英国威尔士亲王的故事,看到文章中竟然出现“Prince of Whales” 忍不住哈哈大笑。 也是,香港在今天刚好回归十二年了,这原先的殖民地与英国王室再也没有任何瓜葛。不过尽管彻底脱钩了,威尔士亲王 (Prince of Wales) 也不至于变成鲸鱼王子! 这次亲王大变身只能证明这个中文水平低落的城市英语水平也在下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富不等于贵
后一篇:方寸里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