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雇主
(2009-11-16 14:04:57)
标签:
郑玫乐活人生老外在中国杂谈 |
朋友克里斯兴高采烈地给我打电话说:“快快快!我刚转给你一份邮件,是个将离开中国回美国的老外群发的,要给他们家阿姨找份新工作。”放下手中的活儿,赶紧打开邮件按照电话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语气斯文的美国先生。我道明来电原因,期盼着他家阿姨来接电话,但寒暄了几句后发现这位男主人并没有让她来接电话的意思,而是很客气、详细地问起了我们家的情况。想他是负责替他家那位干了三年有多,勤快、踏实、品德优秀的阿姨考察新主人并且把把关。
我体贴他这份好心肠,我家的小保姆服务了三年多回家结婚去了,走之前我的感觉就像自己孩子要嫁人一样,虽然不至于去面试她的未婚夫,但还是给她带够了钱,另外千叮咛万嘱咐她以后有任何需要一定要找我们。美国先生问了我们家在北京的地理位置,小区的名称以及其他细节,对于面积颇大的房子、两名较为淘气的孩子以及一只体魄不小的拉布拉多狗都表示OK,他们家房子显然比我们家要大,孩子也比我们多,除了养狗还养了猫。大家聊得不错,对我开出的工资待遇以及休息日的安排美国先生也表示很满意,称赞我既慷慨又讲理。然后我们又讨论了些细节,比如阿姨先由我家司机接过来适应一下,
然后送她回自己北京郊区的家歇一个星期,之后再开始工作,甚至以后他家阿姨成为我家阿姨后如何通过 skype
和他家孩子网上见面等等…
这时他突然问我:“By the way,
听你的口音是英国式的,你来中国多久了?”对于这问题我一点儿不感诧异,并且自己偷偷乐了。本人这口‘英语’当年住在美国东岸时办事儿一直占很大便宜。来到北京以后经常奉劝把舌头绕得比美国南方佬还多几个卷儿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尽量学习‘经典’英语,不要瞎去崇尚什么‘美语’,毕竟那充其量也就被称为‘American
English’, 那 ‘English’
还是去不掉的。话说回来,我对这位素未谋面,我家未来阿姨的现任主人说:“不好意思,我就是中国人,从香港来,在北京十几年啦!”他那边突然没了声儿,我以为断线了,赶紧‘Hello’
了两声。对方吸了一口气,语气变得极为生冷地说 :“Well,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朋友很想请我们家的阿姨去,我们有责任给她找个好人家,对不起,她不能为你服务。”然后竟然就把电话挂了。
我头一个念头是回拨过去问他:“有冇搞错!你把自己当什么人了?在咱北京歧视中国人!?”但转念一想,这怪不得美国佬是简单粗暴武断,我们在国外住的时候不也搞中国人或者香港人的‘小圈子’嘛!一位多年服务于外国人家,通晓外国人风俗习惯的阿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人才,难怪美国先生本着‘肥水不留别人田’的精神要把她留在自己人的圈中。
阿姨通过自己点滴的辛勤劳动,帮助不同文化、不同国籍、语言不通的外国人顺利适应了在中国生活,在她看来也许不过是用心地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实际上为我们国人赢得了尊重。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