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之体验
(2011-02-19 20:41:41)
标签:
育儿 |
分类: 糖豆生长笔记(13-18个月) |
说实话,我对于各种各样的早教自来就不感冒,当初也只是因为好奇,想知道他们到底怎么上课?所以去年的时候也带糖豆去试听过一两次。今年4月糖豆就一岁半了,我又开始琢磨着到底要不要让他去上个亲子班之类的,于是又带他去红黄蓝的亲子园试听了一堂亲子课。
这次的亲子课与以往听的不同,是跟着人家正常上课的班进行的,试听的孩子包括糖豆一共两个,其余5个孩子都是学生,今天是他们冬季班的最后一节课,从下星期开始,就要上春季班的新课程了。
上课的内容自然还是从介绍自己开始,然后是韵律、走线等传统节目。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总是“惯性思维”的爱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人家,总觉得这些内容实在是没有他们宣传资料上说的那么动人。不说别的,就拿这个班上这些学生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已经上了很多节课的“老学员”了吧?!一见面妈妈们相互打招呼,互相都能叫的出对方的名字,知道对方的孩子多大,看上去很熟稔的样子。可是孩子们依然会在上课期间到处胡跑。这是孩子的天性,完全应该理解,我觉得甚至是要支持。那么小的孩子,你怎么可能规定他规规矩矩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认真听讲”?怎么能动辄就称呼这种行为为没有足够的专注力和自律能力?
再说这些老师。我对他们的专业程度真的是抱很怀疑的态度。只是通过孩子很表面的现象,就判定“他这样可不好。”“你要让他如何如何,他不应该如何如何,……”。试问你对第一次来试听的孩子了解多少?为什么能单单凭他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下如此定义?现在的育儿理念既然是尊重个体发展,不压抑天性,不强迫对待,只适度引导,那作为一位早教老师,你为什么能那么武断的就做出判断和结论?
比如,上次在另外一个早教机构,糖豆那时候还更小,听懂的话都有限,对教室又无比好奇,听了一会就开始从我身上爬下去,往放教具的柜子爬过去了——他那时候还不会走,看到老师从那个柜子里拿出玩具,就自己大胆的也去“探索”。课下,老师为了游说我报班,居然跟我说我们这孩子专注力比较差,应该多来上上课,就懂得如何好好听讲,并和老师互动了。我当时听了这话,立马觉得这些老师无非也是“急功近利”,非得挑出你的孩子一两个貌似很“严重”的毛病,告诉你上了他们的课就能有所进步。事实上当时糖豆自己在家,就算已经玩的很熟悉的往瓶子里装豆子的游戏,他都能一遍一遍的玩20分钟左右。你能说这样的孩子专注力不够?
再比如今天,到了音乐节奏环节,老师先放了一遍音乐,拿着小摇铃打着四分之三拍,糖豆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可音乐一停,他就吭叽了一声想哭,我没有跟他说话。当老师给孩子们分发了摇铃,再把音乐放开的时候,糖豆“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赶紧把他搂在怀里,让他趴在我肩膀上。老师问我他怎么了?我说不知道,是不是不喜欢这个音乐啊?老师立马说了一句,他这样可不好!我没理老师,在糖豆耳边轻轻跟他说话,问他是不是不喜欢这个音乐?还要不要听?如果还要听,我们就留在这儿,如果不想听,我们就出去。糖豆指指门,想出去。于是我就把他带到教室外面,跟他去隔壁空教室转了转,又趴在我们上课的教室的窗户上往里看小朋友们上课。他一会儿就没事了,可是直到课程结束他也不愿意进教室,一进去就要出去,而且出去还要把门关上,然后趴在窗户上往里看。
你能单纯的只是判断他不喜欢这首乐曲就是“不好”么?更何况,“不喜欢”还是我猜的。其实直到我写这篇博文,我都没确切的弄懂糖豆为什么哭。他心里一定是有什么想法的,只是他无法表达。我很遗憾我没能弄明白他的原因,一定是因为某个环节是他所不喜欢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应该尊重,应该保护。如果他再稍微大一点,能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即使还不会完全的拿语言表达,我相信我也能猜到他的想法。如果我能把他的感受说出来,并且提出相应的他满意的处理办法,糖豆一定会欣然接受。这才对于他,对于我,算作有意义的一课。可惜今天没能做到,而只是让这件事不了了之。所幸糖豆是个性格平和的孩子,他不会纠缠不休,过去就过去了,后来依然开开心心的玩了一会然后回家美美的吃了一顿饭。
早教对于我们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我还是想给他找个合适的学校,目的是为了增加他的社交活动。改天跟他爸爸商量商量,过一阵子等各个幼儿园开学了,我们捡周末去考察几个,我理想的办法是找到合适的幼儿园,报个亲子班或者类似的班,只是让他感受一下学校的氛围,多见见小朋友,包括老师,顺便也为以后正式入托占个名儿啊!一举数得。这事儿得提上日程了,形势不容乐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