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李思晴
(2020-04-09 18:47:28)
标签:
生物 |
分类: 承德县三中 |
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安排,班级的管理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学中,我们都修过《心理学基础》这门课,里面就有说到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而在进入教学岗位后,还应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看,像是《发展心理学》相关的书籍。
接下来提几点在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的特点。
首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学生脑功能飞跃发展,脑神经活动兴奋水平高。
2、 形象思维主导,逻辑思维不发达。
3、 相信权威,教学权威的服从
4、 自我中心。
因此,这时候的学生们爱说爱动,很难坐得住,注意力不持久。很难理解一些公式等逻辑较强的学习内容。相信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喜欢打小报告,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言自语,不喜欢倾听。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安排教学工作时,应该寓教于乐,安排一些游戏,多让学生进行户外的活动,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教学中多种使用形象化的教具,减少公式等逻辑性较强内容的讲解。另外,教师要在学生打小报告时给予其正确的指导。
第二, 小学中年级阶段:
1、 心理活动更趋于稳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2、 语言能力提升,形象化的第一系统向抽象的第二系统发展。
3、 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道德判断概念形成。
4、 逐渐理解伙伴集体的概念。
5、 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标准,不是简单地服从了。
这个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在发展,这时候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要通过一些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出现表述不清等问题时要帮助学生引导其正确表述。在学生有了自己的判断时,教师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不能滥用权威,要倾听孩子的想法。注意引导。
第三, 小学高年级阶段
1、 社会化快速发展。
2、 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
3、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批判精神开始萌发
这个时候的孩子性别差异明显,出现性别排斥,男生会有恶作剧等,女生会有划“三八线”,告状等现象。学生对于外界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精神,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批判精神,对于事情有自己的判断。这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对于性别关系的正确引导,告诉他们要团结而不是排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在学业上有一些安排,比如写周记等。给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机会,正确引导其进行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爱好。处理班级事务要公平公正、尊重学生、让学生信服。
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
1、 身心快速发展,进入青春期。
2、 抽象逻辑发展,带有批判色彩。
3、 情绪两极化,敏感。
4、 由他人评价向自我评价发展。
5、 渴望独立、被尊重、关注自己的形象。
6、 人际交往方面出现极大的热情。
这时候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身心都开始急速发展,但是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同步,也让孩子们情绪两极化波动明显,有了对异性的亲近的倾向,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同时由于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了对未来的浪漫畅享,拥有理想。对于自己有了新的认知,这个认知不在来源于他人,而是大部分来自于自己。这个阶段的重要他人从老师转为同学、朋友。希望自己在小圈子里能够引人关注,很爱面子。这样一来,教师要重视青春期相关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对于孩子出现的理想,不要扼杀,要引导他们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对接。对于学生的情绪波动,要注意倾听,正确引导,不要一味地批评。引导学生要自信不要自负。要自谦不要自卑。要维护学生的面子与自尊,不要当众与学生有冲突,要私下一对一的解决。
高中阶段的心理特点:
1、 情感丰富,兴趣广泛稳定。
2、 理想世界观开始形成。
3、 情感需求丰富,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
4、 学习压力大。
这个阶段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兴趣广泛,世界观形成,有了生涯的规划。情感更加稳定对异性的产生强烈兴趣。面临高考压力较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兴趣特点,帮助学生进行选科,和以后的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将对异性的强烈情感转化为动力,更好地进步。而面对学习压力,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学会学习。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任务是教书也有育人,只有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的了解学生,才能根据不同阶段安排好自己的教学以及教导任务。更好地教书育人。
承德县三中
生物
李思晴
2020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