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效教学——姚瑞端
(2020-03-23 15:01:52)
标签:
信息技术 |
分类: 宽城一中 |
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效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教育的技术普及,多媒体如今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即使在我们家乡这边的农村中小学,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然而众多实践表明:多媒体在带来诸多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使不少教师走进来“技术”的误区。我之前看过一些案例,有的老师将多媒体取代了常规教学,电脑与屏幕成为课堂的主体,没有了教师个性化的讲述,精彩地板书,缺乏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老师除了组织形式上的讨论也缺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双方完完全全在早已设定好的一张张幻灯片里打转,我相信这样的教学已经远离了教育的初衷。
多媒体应该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它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合理地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最近一周里,我旁听了几节语文学科的线上课堂,而我自己也曾经制作过古诗的微课程,因此我以语文课为例,谈一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效教学:
一、把握时机,恰当切入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从而找准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选取恰当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上让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 、情境创设,分析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必不可少的就是分析学生身心特点,只有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情景,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菩萨蛮》这篇诗词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程度,能否理解文中语句的涵义,以及文章的主题。我的建议是可以不用出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只是让学生反复去听、读、看(听录音、读原文、看视频),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种古诗里的意境,让他们自己在视听情景中去感受,去体悟。再比如,在教学《观沧海》一文时,其实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讲解“官渡之战”这一有名的历史战役,然后再播放了一段大海涨潮退潮时的录像,学生们很少去过海边的,但看到这段录相就对大海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以配以音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学生已经被大海的气魄所感染,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
2 、思维导图,明析大纲。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易产生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背影》一课时,讲到为 “我”送行的情景时,这方面内容需要学生想象的比较多。尤其是父亲为我买桔子几个细节的描写以及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课文的重点,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文章的脉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文章的总纲得以清晰直观的展现,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3 、 化难为易,巧用投影。
品评词句训练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心对词句进行品味,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景,感知到课文中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引导学生品评词句是通过比较、换词等方法,恰当运用投影,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词语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中,可以把“甲骨文”、“竹简”、“木牍”、“书”、“视盘”、“缩微图书”等,用图片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如一些涉及历史文化、著名人物、事件等,应用信息技术时,可以用意境深远的图片配以名人名言,加强教学效果。如学习《三峡》时,可以用李白的《静夜思》来突出乡愁,使学生感悟游子思乡的复杂心理。
多媒体合理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反之,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1 、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优势互补。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不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教学工作中的负担。教师在教学中切不能不顾教学内容,盲目地追求先进的教学媒体,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地取材,因时取材。根据不同教学手段的特点和作用,精心选择、综合运用,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正确处理师生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
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一节多媒体课堂活动中,如果各种媒体成了中心,无疑就成了“喧宾夺主”。书写、投影、电子音响、多媒体动画,一一陈列,令人目不暇接,使课堂近似先进技术的展示会。那教师和电影放映员有什么两样。学生朗读的时间由录音机占据了,想象的空间由多彩的画面填满了,还能谈什么训练、提高呢?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模糊了,互动没有了,其结果必定是表面热闹,效果欠佳,甚至会适得其反。
3 、讲究实效,辅助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其运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为宗旨,而不是以吸引学生眼球为目的。所以无需将多媒体贯穿课堂始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第一、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时候,可适当选用声学媒体,尤其是感情强烈的课文,如《春》、《安塞腰鼓》、《黄河颂》、《雷电颂》等;第二、教读远离当今时代的文学作品,可适当放映有关影像,引起学生的阅读情感。如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臧克家《 闻一多 先生的说与做》、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都德的《最后一课》等借助多媒体手段,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一定能让学生鸦雀无声,潜然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第三,拓展迁移训练时,可恰当的使用投影手段。
信息化社会不断的发展,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多样化,相信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因地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适时、适量的合理运用,勿忘教学初心,让多媒体教学成为我们工作中更加有效的手段。
第30期承德县宽城县分队
宽城一中 信息技术 姚瑞端
202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