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转载﹚

(2014-05-05 00:53:56)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人书论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嵇培松

 

    摘要:文字的书写艺术,隐含在它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

    甲骨文与金文作为汉字书写艺术的先祖,不仅促进汉字艺术的发展,也加速书法艺术的出现和演变,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书写要求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中通过对甲骨文与金文的风格、文字特征、书写技法等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历程和对后世的深远意义。

 

    从文明伊始到春秋时期,神巫史观和天道史观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据极大的统治地位,直到战国时期这种文化理念才有所改变。正是这种情况造就了甲骨文,也使其成为书法史上第一段辉煌,而钟鼎大篆则显示出盖世气概。

    在早期的商代书法体系中,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两个系统。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它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和章法, 结体上虽然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态势。

    金文则是铸刻在青铜钟鼎等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它较甲骨文粗犷、浑厚也更壮观。以金文为代表的文字铸造系统,通过两周时代的继承发展,直到战国以后才逐渐衰落,但为小篆的出现作了良好的铺垫。

    一、甲骨文与金文书体的异同点甲骨文与金文相比,不同之处大概有以下这几点:

    1.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 甲骨文象形意味尚浓,如:月,山,水,田等。因甲骨文以刀刻为主,所以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象形意味的文字。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 更具象形意味,金文多以铸造为主,笔画粗细多变,字型亦丰满,更能体现出文字的象形意味,其规范美、装饰美、象形美都远远超过了甲骨文。

    2.从使用的工具上看, 甲骨文用刀或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刻辞以单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具有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是用范模浇铸而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度圆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效果。甲骨文书风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书风则多为茂密圆厚。

    二、甲骨文字的特征及后人的书写技法甲骨文字主要特点有:

    1.在字的构造方面, 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大小决定其繁简。

    3.因为甲骨文字独特的契刻方式,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有方头尖尾的,也有尖头尖尾中间粗重的。 早期的甲骨文学者兼书法家如罗振玉书写的甲骨文字都仅仅注意字型的正确与否,在技法上则基本借用传统小篆笔法。此外,早期的甲骨书法家过于注重单字的结体,很少关注整版的布局。虽然谋篇布局的概念是后世书法家的发明,但古人于不经意之中已下意识地在甲骨刻辞中创造出了文字行篇以及字型方、圆、大、小之间的揖、让、拱、辅关系,这是后世书法家们所不可及的地方,古人出于本能,所以能自然而然,后人出于安排,所以往往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甲骨契刻文字之美,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通篇结构有关,早期甲骨文书法家在这方面的疏失,不能不说是甲骨文书法的一个遗憾。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甲骨契刻文字以线条坚挺、短促、直率来表现书法的线条。此外,笔书甲骨文无须拘泥于中锋,往往侧锋更能得契刻文字锋芒毕露,古奥霸气,这与甲骨文字在中国文字中领袖的地位亦相整合。

    三、金文字的特征及后人的书写技法西周铭文具有下列特点:

    1.起笔、 收笔、转笔多为圆笔,笔画圆润。这也成为后来篆书用笔的基础。

    2.文字的结构比周初金文更加紧密、平稳,字形比较有规律性。这也为以后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章法上比较讲究字距行列。有的严整规矩,有的显得疏朗开阔。

    春秋战国金文的特点:

    1.笔划的取舍经过精心安排,别出心裁, 字势瘦长,婀娜多姿,强调竖划的曲动,以流美胜。

    2.铭文多铸造于器物外部最显眼的部位,出于一种让人欣赏的目的。

    3.因地区不同而使得各国文字风格各 异,极具装饰化,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所特有的唯美主义装饰文字,脱离了书写意味。

    金文书写技法在西周和春秋战国形成了两种不同面目:

    一种是清代的西周金文,书写利用回锋、藏锋、中锋、枯笔、飞白等技法,几乎发掘完了毛笔在宣纸上运动的各种可能性来表现西周铸造文字的朴拙、 厚重以及锈蚀、残破所传达出来的特殊美感,笔法上主张重、拙、壮而不避残、烂、断,以书写西周金文著称的书法家有吴昌硕、 黄宾虹等人。

    另一种取法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金文书法创作材料,而在这方面的书法家甚少, 只有秦孝仪和徐无闻。

    春秋战国时代的金文字体的怪异,造型奇崛无律可寻,以变化极大的字型和富于图案意味的结构著称。

    综上所述,甲骨文和金文所组成的中国文字历史,构成中国书法艺术史的前一阶段,推动中国文字作为语言符号与艺术表现载体方面的双重演进。

   中国书法的前艺术史既是中国先秦字体的演变史,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出现以前的充分积淀、酝酿、准备阶段。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拜读佳作.感谢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千字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