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夜长风
推背图是中国预言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唐朝贞观年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全集一卷,凡六十图像,以卦分系之。推背图由象、卦、谶、颂四部分组成。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推背图版本很多,通行的是金圣叹批注点评本。
细读红楼梦,发现与推背图关联甚多。
一、金陵十二册语句皆从推背图而来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为笼盖全书之文字。其写薄命司十二册云:“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意在未来先知四字。所谓推背图,正是影照未来,非有道者未易先知。
再观册上所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等等,此种语句皆从推背图来。凡看过推背图者,一望便知其所本。
推背图有谶言有颂曰,十二册也有判词;警幻仙姑“恐泄天机”、以及“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之言,也是金圣叹评推背图之语。金陵十二册仿推背图无疑矣。
此回甲戌眉批曰:“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法,为众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虽然一再表白“无干涉政事”,在我看来却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意在点醒读者去探推背图究竟。
二、玉带林中挂
第二十六回,薛蟠对宝玉:“昨儿我看了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落的款,是庚黄画的”,待宝玉写出唐寅二字,薛番“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这段话原非情节必须,不过是捎带嘲弄一下不学无术之辈。但是有必要在“庚黄”“唐寅”四字上翻来覆去吗?想那薛家世代皇商,就算薛蟠游手好闲,也断无不识字的道理,何况“唐”字远比“庚”字普及,其中大有蹊跷。当我细读推背图时,却恍然有悟:此乃作者狡狯处也,意在点醒“庚寅”二字。
“庚寅”二字有什么玄妙?请看推背图
第二七象 庚寅
第二七象 庚寅 乾下震上 豫
谶曰:
惟日与月 下民之极
应运而兴 其色曰赤
颂曰:
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金圣叹:「此象主明太祖登极。太祖曾为皇觉寺僧,洪武一代海内熙洽,治臻大平。」
这个图关系甚大。根据象、卦、谶、颂综合分析,金圣叹评点为“此象主明太祖登极。洪武一代海内熙洽,治臻大平”。从图像看,两个圆象征日月,组成一“明”字,意喻国号曰“明”;一把木尺挂在树上,组成一“朱”字,意喻皇帝姓“朱”。——这个解读已是公论。明末有宗室遁入空门者,自名“尺木和尚”,也是取自此图。
“玉带林中挂”一语的解读最多,有的索出黛玉自缢,有的索出皇帝上吊等等,纷纷纭纭,不一而足。其实,联系到推背图公案,这显然是个字谜。——一根玉带挂在树上,就是一“朱”字。(古时的玉带可不象现在的皮带,现在的皮带只能算一根绳子了) (俊俊按:此文作者如见癸酉本当拍手叫绝,“玉带林中挂”的暗示其实二者皆有:正面是黛玉上吊,贾家彻底倾覆。反面影射崇祯上吊,明朝灭亡。)
“玉带林中挂”是个字谜,影“朱”字,“木石前盟”还是字谜,“木+石”等于“朱”,木石前盟就是木石前明,不过加“盟”字做掩饰罢了。显豁如画。(俊俊按:此句显牵强。)
三、长安与金陵
红楼梦固然是小说家言,也反复申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但是其故事情节发生在清朝,人物活动地点或曰北京、或曰南京,当无疑义。那么书中经常出现的“长安”、“金陵”地名,是否另有深意?
我们看推背图 第三二象 乙未
第三二象 乙未 巽下坎上 井
谶曰:
马跳北阙 犬敖西方
八九数尽 日月无光
颂曰:
杨花落尽李花残 五色旗分自北来
太息金陵王气尽 一枝春色占长安
金圣叹:「此象主李闯、张献忠扰乱中原,崇祯投环梅山,福王偏安不久明祀遂亡。颂末句似指胡后,大有深意。」
此象最易理解。这里颂词“太息金陵王气尽 一枝春色占长安”,金陵显然是指明朝旧都南京,代指明朝;长安显然是指国都北京,代指清庭。注意金圣叹批语,“一枝春色”即指孝庄皇后携顺治小皇帝入主中原之事。
红楼梦的多个别名,其实都影指明清故事。
石头记——石头城(南京)的史记也
风月宝鉴——清风明月也,清、明两朝的史鉴是也
金陵十二钗——南京(明朝)的十二个(虚指,如副册、又副册等等)人物是也
红楼梦——朱楼梦也(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四、一片大海,一只大船
十二钗正册画着“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俊俊按:探春出嫁选在清明节确实是作者寄有深意。这首判词其实也是明亡清兴的哀歌。再想想第86回“祭祖祠清明泣远嫁”,作者安排探春在祖祠前的痛诉更是意图明显,表面是探春哭诉家族败落,意在哀叹明朝即将灭亡,所以安排在清明节。作者果真是谋文如天算,清明节都被作者派生出了第二意义——反清悼明之日,这一天不仅是悼念逝者之日,也是悼念亡国之日。 )这个一般认为是探春的判词。
——新浪很古怪,明明没超四万字,硬说超过了,只好截去后半段,全文详见:
http://user.qzone.qq.com/293515216/blog/127839727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