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轶:为什么林黛玉爱哭?

(2010-03-02 17:11:05)
标签:

脂砚斋

红学

葬花吟

空巢

林黛玉

分类: 张轶评癸酉本

 

有些人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认为她总是哭哭啼啼的,不好。林黛玉为什么爱哭。我上网查过,答案很多。

1

林黛玉很小就父母双亡,远离家乡,寄人篱下。(即遭遇和环境的关系)

2

她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即身体和性格的原因)

3

她心胸狭窄、小心眼儿、爱妒忌。(即感情方面的关系)

4

忧郁症。

5

黛玉的哭,几乎没有一回不是和宝玉有关系的。

6

她从骨子里就带雨的嘛,从她的名字就看的出来。

7

她的怪僻性格和特定的环境使然,“女人是水做的”。

8

寄人篱下,心底里总觉得自己可怜,委屈。

9

温柔女性的特点。

10

因为林黛玉是贾宝玉上一世所浇灌的一株“仙”草,所以她今世是回来还泪(水)的。 

11

因为男人的无能,所以才爱哭。其实她也不想哭的啊。

12

因为她本来就是水做的。 

13

也许是她的性格怪僻,也许是因为她很郁闷忧愁吧,还也许是由于她在别原因吧。

14

因为伤心,所以哭泣。

15

她既是为爱而喜,又是为爱而悲,又因为自己的身世悲惨吧!

16

比较感性吧。 

17

爱哭不需要理由,当一个女人哭泣时,可以从男人的反应中看这个人在没有没爱。 

18

因为她周围的女人比较多嘛,竞争激烈,白痴! 

19

女人是水做的 她是泪水做的。她注定是风中之烛……风大,她迷惘。

20

可能有沙眼吧,一吹风就掉眼泪!!! 

21

她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不相容,思想与时代产生不了共鸣,从而使她整个的思想是处在灰色的失落感中生存。她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多心的性格。她与宝玉的感情曲折发展的历程。宝玉多情。

22

作为一个弱女子,想和吃人的世道做抗争却无能为力!只能用泪水来洗涮它!!

23

因为可以宣泄压抑的心情,对健康有好处! 

心里难过,从幼年的丧母,到远离亲人的寄人篱下,从自小在家里的娇宠,到时常生病大家也都不当回事,从与宝玉二人相伴,到宝钗来后的众多比较,她这一生又有那几件事是如意的?空有在高的才学与心智,也是堪怜咏絮才罢了,这样一个人物性格的设定,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也注定了她的多泪。 

24

各种性格的人对生活所给予的各种东西会有不同的反映。史湘云的命运也不好,但她天性活泼开朗,虽然也哭,但不会哭得那么多。尤三姐面对困难采取的是忍气吞声的态度,鸳鸯对待困难却是刚强而有烈性的。所以,除了“还泪”这个宿命的原因外,从根本上说,是她的性格所至。

25

黛玉是为还泪而来 这就是她哭的最根本原因。

26

林黛玉的哭是为所爱的贾宝玉而哭,为实现他们共同的爱情——“木石前盟”而哭。

27

一分才情一滴眼泪。王熙凤整天勾心斗角的她不流泪。

28

因为那个时代的审美就是喜欢这种愁思满怀纤弱病态的美女。太健康的女人不美。

29

黛玉的哭除了一些小心眼,多愁善感以外,还有一种诗人的敏感,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黛玉之死,应该是看开了一切后,不再流泪,泪尽了,也许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心死。

以上分析基本上从文本层面解释了原因。但是林黛玉还说了:“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这种写法明显是夸张了。

第27回,林黛玉写了《葬花吟》,文字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红学爱好者土默热(蒙古族)根据“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林黛玉和贾宝玉已经偷偷地成家了,只是后来遭到了打击。而且他认为这些文字来自南明的才妓柳如是写的一首诗。土默热主攻明史和清史,他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洪升,并写了上百万的文字论述。我认为他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使我们看不出来有柳如是的影子,但土默热间接证明了后28回的内容。那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即将结婚的时候,却遇到了意外,所以才有“人去梁空巢也倾”的说法。由此可见,这首诗也是谶诗。脂砚斋对这首诗的批语特别多,从而说明脂砚斋很重视这首诗的内容和寓意。

脂砚斋说:

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这句话写在这里,看起来似乎是莫名其妙。说薛宝钗不像女生。其实就是说薛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害惨了小红和林黛玉。

脂砚斋还说:

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

说晴雯埋没了小红,而晴雯本身就是林黛玉的影子,等于说林黛玉埋没了小红。而小红对宝玉是很有用的。这里其实在说小红和林黛玉之间确实有了误会。为后28回小红被人诬陷,林黛玉打死小红埋下了伏笔。

脂砚斋还说:

《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基本上是在暗示《葬花吟》是谶诗,揭示了人物结局。

对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过去一直以为是贾家内部对待林黛玉的态度,让林黛玉感到压力很大。红学爱好者一般都是这样分析的,贾母是林黛玉的保护伞,在80回后,在抄家之前,贾母就死去了,这样林黛玉就没有了保护伞。再根据前80回的很多文字判断,林黛玉死时宝玉一定在外面。这两点红学爱好者都分析对了。又因为王夫人并不喜欢林黛玉,所以红学爱好者大多认为会有很多人讲对林黛玉不利的流言蜚语,导致林黛玉死于流言蜚语。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句应该是指宝玉在外。后面几句指林黛玉上吊自杀了。

根据癸酉本,我们知道,其实写的是后28回贾府内部的打打杀杀。林黛玉屈死小红,又怕被钱槐等人侮辱,才上吊自杀的。这首诗和后28回基本上对上了。林黛玉的命运基本上搞清了。那就是因为宝玉在外,家宅叛乱,林黛玉在无人帮助的前提下错杀小红,然后无力回天,又不想被坏人侮辱,所以选择了上吊自杀。

很多红学爱好者即使没有看过癸酉本,他们也看出了类似情节。就是因为前80回有这样的暗示。

当红学爱好者看出这些情节后,他们就自然想到了林黛玉似乎是在隐射明朝的崇祯皇帝。小红隐射袁崇焕。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虽然南明朝廷就为袁崇焕平反了,清朝的皇帝也为袁崇焕平反了。据有人分析,正因为崇祯杀了袁崇焕,明朝就再也找不到人抵抗清军了。故有人认为,袁崇焕死后,明朝基本上就宣布没戏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林黛玉隐射的就是崇祯或明朝。那么她爱哭的原因就找到了。误杀了忠臣,又是亡国的皇帝,这些都要自己承担,崇祯必然是要哭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