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俊俊评癸酉本 |
红楼梦中的人名都很讲究。前面写了一篇总结何初本所揭示的一些人名的含义,现在单说“鸳鸯”一名。
鸳鸯名为“鸳鸯” ,实则取反意。这一点作者在前八十回里已逗露得很明白,看回目便一目了然。
试看:第四十六回回目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七十一回回目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四十六回是誓绝鸳鸯偶,第七十一回是无意遇鸳鸯,惊散一对鸳鸯。而第九十七回则是“谮语泄天机”,可谓棒打鸳鸯,而且一下棒打两对鸳鸯:小红和贾芸,黛玉和宝玉。 小红和贾芸分别是黛玉和宝玉的影子。黛玉因轻信谗言将小红拷打致死,作者寓意她是自取灭亡。三回都将“鸳鸯女”三字标于回目之中,是作者有意让看官对看,犹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三回各刻画鸳鸯性格的一个方面,而第七十一回和第九十七回又有关联,都是在黑夜山石旁,都是鸳鸯与司棋潘又安不期而遇。第七十一回偷情之事是一种“奸”—男女之奸情;第九十七回挟持之事又是一种“奸”—与蓉蔷狼狈为奸。不同的是,第七十一回是司棋乞求鸳鸯不要泄密,而第九十七回则成了司棋胁迫鸳鸯告密,前后形成对比。
第四十六回和第七十一回的鸳鸯之事都是侧脉,而第九十七回鸳鸯则出现了在书中情节的大动脉,鸳鸯的谮语导致了贾家彻底倾覆和黛玉自尽。也正如此,鸳鸯角色的分量才完全显现出来,才能与袭人(其告密导致抄检大观园中晴雯、芳官、四儿被撵,后又供奉宝玉、宝钗,皆是主脉)这样的角色平起平坐。而她能有这样的分量也是她的名字“鸳鸯”决定的,否则便辜负了这个名字。作者既给了鸳鸯这个名字,最后必是要归到主脉宝黛这对鸳鸯身上的。而鸳鸯的谮语正拆散了宝黛这对鸳鸯。宝黛才是最重要的“鸳鸯”。
关于司棋胁迫鸳鸯告密,其实已在七十一回埋下伏笔:
司棋一把拉住,哭道:“我的姐姐,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如今我虽一着走错,你若果然不告诉一个人,你就是我的亲娘一样。从此后我活一日是你给我一日,我的病好之后,把你立个长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礼拜,保佑你一生福寿双全。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再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过三二年,咱们都是要离这里的。俗语又说,‘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倘或日后咱们遇见了,那时我又怎么报你的德行。”
注意最后一句,作者其实是一字千金,为九十七回作伏笔。作者不写“我一定好好报答你的德行”,而是用了个“怎么”,给了一个开放的伏笔。之所以不直接封闭顺着写,是因为后面故事的发展本不是顺着的,而又没办法明着突兀的伏司棋将来恩将仇报,故这样写。司棋和鸳鸯日后果然再遇见了,“怎样报”,看到时自然知晓,再返回来看此句,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下笔之精细。红楼梦的意趣之一便在此,总能新挖出作者的埋伏来。而没有后28回,这些前后对峙的埋伏你永远读不出,作者的心血也就枉费了,可想作者当时下决心截去后28回是多么的万般无奈(主要是迫于政治压力),而今人之断臂维纳斯之说是多么可笑。只有前八十回的红楼梦岂止是断臂,而是四肢都没了。
鸳鸯名为“鸳鸯” ,实则取反意。这一点作者在前八十回里已逗露得很明白,看回目便一目了然。
试看:第四十六回回目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七十一回回目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四十六回是誓绝鸳鸯偶,第七十一回是无意遇鸳鸯,惊散一对鸳鸯。而第九十七回则是“谮语泄天机”,可谓棒打鸳鸯,而且一下棒打两对鸳鸯:小红和贾芸,黛玉和宝玉。 小红和贾芸分别是黛玉和宝玉的影子。黛玉因轻信谗言将小红拷打致死,作者寓意她是自取灭亡。三回都将“鸳鸯女”三字标于回目之中,是作者有意让看官对看,犹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三回各刻画鸳鸯性格的一个方面,而第七十一回和第九十七回又有关联,都是在黑夜山石旁,都是鸳鸯与司棋潘又安不期而遇。第七十一回偷情之事是一种“奸”—男女之奸情;第九十七回挟持之事又是一种“奸”—与蓉蔷狼狈为奸。不同的是,第七十一回是司棋乞求鸳鸯不要泄密,而第九十七回则成了司棋胁迫鸳鸯告密,前后形成对比。
第四十六回和第七十一回的鸳鸯之事都是侧脉,而第九十七回鸳鸯则出现了在书中情节的大动脉,鸳鸯的谮语导致了贾家彻底倾覆和黛玉自尽。也正如此,鸳鸯角色的分量才完全显现出来,才能与袭人(其告密导致抄检大观园中晴雯、芳官、四儿被撵,后又供奉宝玉、宝钗,皆是主脉)这样的角色平起平坐。而她能有这样的分量也是她的名字“鸳鸯”决定的,否则便辜负了这个名字。作者既给了鸳鸯这个名字,最后必是要归到主脉宝黛这对鸳鸯身上的。而鸳鸯的谮语正拆散了宝黛这对鸳鸯。宝黛才是最重要的“鸳鸯”。
关于司棋胁迫鸳鸯告密,其实已在七十一回埋下伏笔:
司棋一把拉住,哭道:“我的姐姐,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如今我虽一着走错,你若果然不告诉一个人,你就是我的亲娘一样。从此后我活一日是你给我一日,我的病好之后,把你立个长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礼拜,保佑你一生福寿双全。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再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过三二年,咱们都是要离这里的。俗语又说,‘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倘或日后咱们遇见了,那时我又怎么报你的德行。”
注意最后一句,作者其实是一字千金,为九十七回作伏笔。作者不写“我一定好好报答你的德行”,而是用了个“怎么”,给了一个开放的伏笔。之所以不直接封闭顺着写,是因为后面故事的发展本不是顺着的,而又没办法明着突兀的伏司棋将来恩将仇报,故这样写。司棋和鸳鸯日后果然再遇见了,“怎样报”,看到时自然知晓,再返回来看此句,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下笔之精细。红楼梦的意趣之一便在此,总能新挖出作者的埋伏来。而没有后28回,这些前后对峙的埋伏你永远读不出,作者的心血也就枉费了,可想作者当时下决心截去后28回是多么的万般无奈(主要是迫于政治压力),而今人之断臂维纳斯之说是多么可笑。只有前八十回的红楼梦岂止是断臂,而是四肢都没了。
后一篇:再论“茜雪”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