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62cf78c9gw1exhx0xsunej20yi0pwaew.jpg
我家小姐俩大部分时间是小孩子共同体。蜜里调油,你侬我侬的关系。但是争执起来,吵闹不休,甚至动用武力,也是有的。
比如这次,两个人一起玩儿。争执东西,宁宁跟姐姐抢夺,心心一怒之下,出手拨拉宁宁。手没控制好,一下子把宁宁的左眼睛下眼睑给弄破了,左腮帮也划了个痕。然后心心被爸爸虚张声势踢了两脚,又被哥哥约谈。。整个人猫一样杳无声息躲在楼上疗伤。。
http://ww1/large/62cf78c9gw1exhx1hnxi5j20xc18g48d.jpg
我回家时,看到宁宁正在拿着塑料冰袋自己冰脸。边跟我倾诉过程,情绪平稳。。。赶紧找心心。把她抱在怀里,陪着她,直到内疚、委屈等等情绪得到深深的理解。。
这种时候,“打”人的,比受伤的还疼呢。。。就不提爸爸的深藏力气的凌空飞踢了。。。虽然爸爸的飞踢只是想雷声大雨点小的震慑,可是对于心心这么易感的孩子,愤怒会引发愤怒,无奈和深深的委屈。。处理“问题锁”,愤怒是把不适配的钥匙。
我就用怀抱,我相信心心自己的情感世界,对妹妹的爱和负疚,这些不一定在嘴上,但在心里。尽量不去用裁判的力量裁夺这种天然的情感,制造间隙。
整件事中,我看到时,宁宁相当平静,爸爸也一副事情已经处理过了的样子。想必,宁宁曾经大声哭诉过。看到爸爸制裁了嘴硬的,一直声称“我不是故意的”姐姐,实现了彻底的平衡。哥哥已经进屋学习。
只有一个心心。被宁宁抢夺了东西的怒气没代谢出去,失手打重了宁宁的内疚没代谢出去,还有被爸爸悬空踢了的委屈没代谢出去,被哥哥谈话,处于被批评地位的无奈没被代谢出去。
“心心,来找妈妈。”我柔和招呼她。她在楼上抽噎的呜咽调,挑开了音量,变成哇哇大哭。整个声音慢慢从楼梯上滚下来,一下子扑进我怀里。
我就这么抱着她。抱着她的怒气、内疚、委屈、无奈和哭泣。仅仅抱着,啥也不说。
妈妈这个怀抱,是第一个抱她的怀抱,有她熟悉的心跳,有她熟悉的气息。我相信这个怀抱的力量。这种绵长柔软的力量,当她坐进来,这是她的庇护所。这个怀抱,是她的怀抱故乡,将来无论她将拥有多少拥抱和怀抱,妈妈这个怀抱,是无可替代的。抱着她,我觉得此刻珍贵。我们用怀抱交流,每个细胞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如同云缭绕云,雾沁进雾,水溶入水。
渐渐的,微妙的化学反应发生。她平静下来。我开始自拍,做鬼脸,吞吐舌头。她也。
http://ww4/large/62cf78c9gw1exhx20prbqj20zk0qodn3.jpg
宁宁也跑过来,顾不上冰敷了。
http://ww3/large/62cf78c9gw1exhx2sfyzsj20zk0qon47.jpg
这时候我轻轻跟心心说:“看小妹的脸也没啥大问题,就是离眼睛太近,有点危险。下次要注意哦。”
宁宁大声说:“我没事了!姐姐。”
心心点点头。
事情这样过去,一会儿她俩又起腻到了一起,成了小孩子共同体。
这些小孩子共同体,一旦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我们大人超级大国,一定要克制,寻找好的介入点,尽量不要上来就简单粗暴的干预。外力干预会复杂化小孩子共同体的内在平衡机制。使得很多“一过性”争端、“瞬时性”愤怒被强化。其实一些局部摩擦,小型走火,特别重要,能帮助小孩子自然划清彼此相处模式、界限、各种力度。是非常好的人际互动试炼。
小孩子争打,无非两种情况:
1,没有严重的后果,2,有严重后果。
如果第一种,我们直接谴责一方,或者简单惩罚,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怨恨和计较。使得本来可以自消自灭的争执过程,留存成潜意识的堤防和警惕。这个适用我家这情况。
如果是第二种,当然这种比较小概率,但一旦发生酿成严重后果的小孩子争打,不仅要帮助被伤害方摆脱伤害的后果。也要及时疏导“加害者”的情绪。因为年龄小,对由愤怒引起的力度掌握不自如,被愤怒控制的,这种又怒又怕的心态,也是“加害者”的小地狱。因此,也要把小小“加害者”从地狱解救出来。
我们成人过着平淡如常的生活,尚且一天之中,有个若干次,情不自禁被愤怒焦躁无力感控制。何况小孩子?他们来到人间,不仅被物质世界环绕,也被小小的情绪世界深陷,一天之中,他们如我们一般,被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交相环绕,不断起伏。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的情绪,就像是一个对应:
如果:他们出示了冷兵器,我们就用强大的导弹。这种逻辑,孩子们就会学会不断升级他们的负面情绪的当量,来和我们、事件、他者对抗。
如果:他们出示了十八般武艺,而我们只是如太极云手,缓慢优雅,全无火气的过招,不以胜负论,只是帮助他们卸掉情绪包袱,扭转负面情绪。
大人超级大国。要有超级大国的风范。
哈哈,不过话虽然说到这里,我也不会问责爸爸和哥哥。每个人在事情发生的一霎那,表达力和处理力,正好是他当时情绪 理智 体力N重作用的结果。家庭成员之间,偶尔互相承受本来就是应有之义。
环境、人、家庭本来就是每个人命运的一部分。我们能够调整的不多。我们能够调整的就是,从自己出发。
对我来说,从自己出发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多做事,多接纳。多多感恩知足。少要求,少指摘,少干预,少焦虑,少困惑。少少指手划脚。
做一个更健康积极,有责任心,有智慧的大人超级大国。好好的把怀抱敞开就好。
我家小姐俩大部分时间是小孩子共同体。蜜里调油,你侬我侬的关系。但是争执起来,吵闹不休,甚至动用武力,也是有的。
比如这次,两个人一起玩儿。争执东西,宁宁跟姐姐抢夺,心心一怒之下,出手拨拉宁宁。手没控制好,一下子把宁宁的左眼睛下眼睑给弄破了,左腮帮也划了个痕。然后心心被爸爸虚张声势踢了两脚,又被哥哥约谈。。整个人猫一样杳无声息躲在楼上疗伤。。
http://ww1/large/62cf78c9gw1exhx1hnxi5j20xc18g48d.jpg
我回家时,看到宁宁正在拿着塑料冰袋自己冰脸。边跟我倾诉过程,情绪平稳。。。赶紧找心心。把她抱在怀里,陪着她,直到内疚、委屈等等情绪得到深深的理解。。
这种时候,“打”人的,比受伤的还疼呢。。。就不提爸爸的深藏力气的凌空飞踢了。。。虽然爸爸的飞踢只是想雷声大雨点小的震慑,可是对于心心这么易感的孩子,愤怒会引发愤怒,无奈和深深的委屈。。处理“问题锁”,愤怒是把不适配的钥匙。
我就用怀抱,我相信心心自己的情感世界,对妹妹的爱和负疚,这些不一定在嘴上,但在心里。尽量不去用裁判的力量裁夺这种天然的情感,制造间隙。
整件事中,我看到时,宁宁相当平静,爸爸也一副事情已经处理过了的样子。想必,宁宁曾经大声哭诉过。看到爸爸制裁了嘴硬的,一直声称“我不是故意的”姐姐,实现了彻底的平衡。哥哥已经进屋学习。
只有一个心心。被宁宁抢夺了东西的怒气没代谢出去,失手打重了宁宁的内疚没代谢出去,还有被爸爸悬空踢了的委屈没代谢出去,被哥哥谈话,处于被批评地位的无奈没被代谢出去。
“心心,来找妈妈。”我柔和招呼她。她在楼上抽噎的呜咽调,挑开了音量,变成哇哇大哭。整个声音慢慢从楼梯上滚下来,一下子扑进我怀里。
我就这么抱着她。抱着她的怒气、内疚、委屈、无奈和哭泣。仅仅抱着,啥也不说。
妈妈这个怀抱,是第一个抱她的怀抱,有她熟悉的心跳,有她熟悉的气息。我相信这个怀抱的力量。这种绵长柔软的力量,当她坐进来,这是她的庇护所。这个怀抱,是她的怀抱故乡,将来无论她将拥有多少拥抱和怀抱,妈妈这个怀抱,是无可替代的。抱着她,我觉得此刻珍贵。我们用怀抱交流,每个细胞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如同云缭绕云,雾沁进雾,水溶入水。
渐渐的,微妙的化学反应发生。她平静下来。我开始自拍,做鬼脸,吞吐舌头。她也。
http://ww4/large/62cf78c9gw1exhx20prbqj20zk0qodn3.jpg
宁宁也跑过来,顾不上冰敷了。
http://ww3/large/62cf78c9gw1exhx2sfyzsj20zk0qon47.jpg
这时候我轻轻跟心心说:“看小妹的脸也没啥大问题,就是离眼睛太近,有点危险。下次要注意哦。”
宁宁大声说:“我没事了!姐姐。”
心心点点头。
事情这样过去,一会儿她俩又起腻到了一起,成了小孩子共同体。
这些小孩子共同体,一旦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我们大人超级大国,一定要克制,寻找好的介入点,尽量不要上来就简单粗暴的干预。外力干预会复杂化小孩子共同体的内在平衡机制。使得很多“一过性”争端、“瞬时性”愤怒被强化。其实一些局部摩擦,小型走火,特别重要,能帮助小孩子自然划清彼此相处模式、界限、各种力度。是非常好的人际互动试炼。
小孩子争打,无非两种情况:
1,没有严重的后果,2,有严重后果。
如果第一种,我们直接谴责一方,或者简单惩罚,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怨恨和计较。使得本来可以自消自灭的争执过程,留存成潜意识的堤防和警惕。这个适用我家这情况。
如果是第二种,当然这种比较小概率,但一旦发生酿成严重后果的小孩子争打,不仅要帮助被伤害方摆脱伤害的后果。也要及时疏导“加害者”的情绪。因为年龄小,对由愤怒引起的力度掌握不自如,被愤怒控制的,这种又怒又怕的心态,也是“加害者”的小地狱。因此,也要把小小“加害者”从地狱解救出来。
我们成人过着平淡如常的生活,尚且一天之中,有个若干次,情不自禁被愤怒焦躁无力感控制。何况小孩子?他们来到人间,不仅被物质世界环绕,也被小小的情绪世界深陷,一天之中,他们如我们一般,被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交相环绕,不断起伏。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的情绪,就像是一个对应:
如果:他们出示了冷兵器,我们就用强大的导弹。这种逻辑,孩子们就会学会不断升级他们的负面情绪的当量,来和我们、事件、他者对抗。
如果:他们出示了十八般武艺,而我们只是如太极云手,缓慢优雅,全无火气的过招,不以胜负论,只是帮助他们卸掉情绪包袱,扭转负面情绪。
大人超级大国。要有超级大国的风范。
哈哈,不过话虽然说到这里,我也不会问责爸爸和哥哥。每个人在事情发生的一霎那,表达力和处理力,正好是他当时情绪 理智 体力N重作用的结果。家庭成员之间,偶尔互相承受本来就是应有之义。
环境、人、家庭本来就是每个人命运的一部分。我们能够调整的不多。我们能够调整的就是,从自己出发。
对我来说,从自己出发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多做事,多接纳。多多感恩知足。少要求,少指摘,少干预,少焦虑,少困惑。少少指手划脚。
做一个更健康积极,有责任心,有智慧的大人超级大国。好好的把怀抱敞开就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