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孩子选择的讨论

(2013-10-29 04:56:52)
若干天前,心宁早晨挑衣服,给我们的早晨带来了额外的很多工作。我不禁思考起我们陷入物质世界的情况,写了如下的一条微博。

“早晨心宁,每人都不断挑选并换了三衣服,几乎把我一早被晴空注满的阳光心情耗尽。陷入深思:欲望就以这样方式报复我们,当买得过多,拥有过多,每件衣物上附着的欲望碎片会择机诱惑,使我们的精力一次次被欲望挑逗、反扑、消耗。在物质化世界,如何带孩子,使她们内心丰富,生活简约。必须思考行动。”

最好看的是下面的评论,今天特别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基本可以分为五派意见。
一,随其自然派。
@小文的妈咪 :不至于这样上纲上线吧,让孩子有选择权也是个性发展好的方面啊,和欲望搭边么?让小孩心静如水个毛呀[汗]
@天使旅行箱061007 :小姑娘都有这个阶段,妈妈引导好满足后都会过去。 
@Megan贝贝:不必要的,你不喜欢的,收起就好[嘻嘻]
@山色大妈 :小姑娘臭美真是没办法的事。我女儿快5岁了,几乎每天都要穿裙子,最早期的时候母女两人也杠过的,后来我反思,穿衣服不是个人的事情嘛,臭美不是自己也臭美的嘛,很正常。后来我全面放开,每天早上让她自己选择穿啥,矛盾就基本解决了。她一般能在10分钟之内选好衣服自己穿好。
@山色大妈 :和朋友一个7岁女儿在一起玩,两小姑娘不时会玩dress up的游戏,把柜子里的公主裙芭蕾舞裙通通扒拉出来乱穿一通。我和朋友讨论过,决定采取的态度是不批评不鼓励,被姑娘们问到的时候只是陈述:哦,你穿了条公主裙。没有可爱漂亮的评价,不带感情色彩的描述。热度持续了几个月,目前好久都没玩这游戏了。
(@山色大妈 很智慧,有木有?接下来,她的思考很深入,继续,我不打岔了)
@山色大妈 :深思一下,其实可能是对自己焦虑,童年少女时一边渴望臭美,另一边父母又不断批评警告:“光要臭美不要学习!你会变成一个空虚的人!”,因为从小没有人接纳过自己的臭美欲望,就算成年后潜意识里也一直在纠结焦虑。当女儿也出现臭美状况时,焦虑就投射出来了。所以,小姑娘臭美,不是洪水猛兽,接纳它。
 @wangdehan_Iris :我小时候一样,刚工作后也是满柜子的往里添置衣服,后来突然觉悟了,这不是自找麻烦嘛。戛然而止。只要有满满的爱填充,没有空洞,就不需要这些身外之物去填充。由着小女孩们扮靓吧。找个周末和她们一起捯饬,化妆,扭捏,造作。最多玩三个周末,就腻了。

二,同感派:
@象窝窝 深有同感!老公总是平白比我们娘仨多了份悠闲,因他对物质方面毫无贪欲。尤其出门旅行,当我面对三个女人满满的衣橱不知该如何取舍时,看他总是十几年如一日地拿起两件旧衣服就走,深深刺激了我。以前的我每周都要购入新衣,现在越来越缺少购物欲望了。生活总是越简单越从容。
@lmq666 :从我家狗狗身上我有深刻体会:比如给它一个核桃或枣,暂时不打算吃但又不想放弃,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不能玩耍不能睡觉,得时时看守这吃的怕人抢走,唉,看它很劳心的样子。没给它这吃的之前,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何等悠闲自在。
@jessie_txf 我感觉我也是在自找麻烦[汗]收敛
@墨雅围脖除非老师要求穿裤子,否则欣宝每天都要求穿裙子,让奶奶帮她设计各种辫子。没有裙子穿或者发型弄乱了,都会引发一场眼泪战。
@jl_phase 那谁谁说大,人不轻狂枉少年.....小孩子不管洗晒收纳熨烫何种面料该用什么衣架,只有乐趣,全无烦恼,哪像我们......说起来都是泪啊.....[泪流满面]

三,自我反省派:
@猪22 当自己已被物质的欲望牵制得欲求不满时,给孩子也往往过渡无法自已。
(当然,我也属于自我反省派。下面两派很重要,谨慎选择派和锤炼选择派,不仅指出问题,还开了药方。)

四,谨慎选择派
@彭顼昕有华德福老师说,孩子七岁之前不要让他们做选择。这个观点有点极端,但背后是有道理的:选择会耗费孩子的时间和能量,可能是孩子的负担。看看大人,好多人晚上愁第二天穿什么,早上对着衣柜举棋不定。有关个人的选择需要深度的自我了解,充沛的生命能量来支撑。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两样都有待发展。
@彭顼昕:选择会耗费孩子的时间和能量,可能是孩子的负担。有关个人的选择需要深度自我了解,充沛的生命能量来支撑。对成长中孩子来说,这两样都有待发展。
@安安快乐花园 不让孩子做选择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14岁以前),还没形成自己的意识与意志,那么他们会依据情绪来做选择,长期形成依据情绪做选择,长大后,在意志形成之后,还是会依据情绪做选择,不是依据意志做选择。华提出的是服从权威,服从是基于信任、模仿的基础。权威是老师或父母。
@安安快乐花园我所说的观点,来自卢安克的一篇文章≪智力与意志≫。卢是柴静采访的那位陪伴留守儿童的德国人,从小接受华德福教育。那位妈妈说的,不要让孩子做选择的观点,也是来自那篇文章,文章里有更充分的论据。论据的表叙基于对孩子心理、生理的了解。
(这个派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安安快乐花园 很尽责一直停留在这个观点上耐心做解释。)
@安安快乐花园孩子的心理特点要了解好,与大人不一样。那些从小懂得服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更能服从自己的内心。心宁妈妈说购买与囤积者是自己,聪慧的妈妈知道症结所在,给一个好的选择服饰榜样给孩子,孩子自然模仿。孩子的个性、意志的强弱,要等14岁以后再评论。
@罗玲的空间是,选择过多就是负担,具体给多少选择,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可知。


五,锤炼选择派
@如鱼之得水孩子会根据所处的环境调整选择标准,敏感的孩子会尽量适应环境,粗线条的无所谓,自我的孩子内心强大到无视。怎么可以不许选择,阻止他们的判断力在试错中成长呢。
@蜗牛爱阅读最近在看一本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直指我们拥有过多物品的源头,过多的东西与选择耗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选择到买再到选择使用到整理....),所有问题都源于我们有没有仔细认真详尽的思考过我们到底要过怎么样的生活,这不仅是对物品的整理,更是我们对人生的整理与思考。
@蜗牛爱阅读华德福老师说不让7岁前做选择也是分年龄和事情,至少我接触的老师是这样的。物质层面上的东西尽量少给选择,4-5岁之前尽量不做选择,但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一定数量内选择,就比如衣服,那出2-3件给孩子选择其中之一,并不是绝对,华德福的很多理念在有智慧的老师那里是根据孩子灵活应用的。
(我爱你@蜗牛爱阅读,不偏执,有弹性,说得就是你这样的妈妈。)
@优优奶奶叫芬芬幼儿时,可缩小选择范围,每次提供两三套供选。让他学会选择,会选择才会解决人生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石榴院子“ 有关个人的选择需要深度自我了解,充沛的生命能量来支撑” ,这话对,但不能因不会游泳就不让孩子下水,更不能因需要方便我们自己,强迫简化孩子生活。相信他们自己选择衣服时是快乐的,那就行。

最后套用一个网友的回复: @茉莉小姐的糖果罐子@倦鸟的家 真难,到底怎样好?

嘻嘻,做父母也是经常在做选择题,或者经常学习做选择题,因为有不同角度的大家,智慧圆满,策略有效,成为可能。
亲爱的网友们,在微博上,和你们都学了很多很多,这就是我爱微博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