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1ObN2Ozy7qclhpwd250&690
只要是一个稍微有些思想的中学教师,都会对现在的教育充满迷惑。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说教师的地位和收入的问题,而是对于教育发展,教育未来的一种困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做教育的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焦躁。现在老师队伍当中出现了太多的一些困扰,很多的人对于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说教师的责权利问题,教师的发展问题。比如说现在校长的主要任务就是维稳,而不是推进这个学校的发展。只要是在自己在任期间学生太平无事,那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而社会上任何人都可以对教育提出自己的建议,当然更多的是批评。就像现在社会上热烈讨论的高考改革,多少人提出了多少种方案。所有人都认识到,必须要改革,但是所有人都不想改革。这样的无休止的争论,最终的结局就是原地不动。
家长也被整个社会的教育氛围所绑架。现在去问任何一个小学的学生家长没有报三个课外班以上的都是另类了。所谓的名牌中学的学生几乎周末都在外面机构上课。
现在的所谓教育名人,都在大肆的批判教育。每一个人都痛心疾首,但是真正意义上提过哪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吗?没有,都是骂,骂,骂。
。。。。。
所以真正意义上来,现在教育的氛围并不是非常好。现在我也来谈谈自己碰见的几个困惑吧。
一、教育的现实。
关于教育的本质,其实现在很多的教育专家都说得非常好。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我们国家在各级各类的纲要计划明确的提出就是四个字:“立德树人”。
可是为什么大家又会觉得有那么多困惑呢?那就是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不真实。在小学的时候,的确素养方面的培养相对比较多。学生当中各种的活动开展的丰富,小孩子在各种兴趣班也的的确确学到了非常多。
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应试的成分逐渐加浓。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只要开始了选择,就必须要进行测试。就这样分数开始成为了唯一的一个标准。初升高就是一个比较残酷的选择。
就像南昌市2万多个初中学生。
然后到了高中之后压力就更大了。这个时候你的对象已经不再是整个南昌市,还是整个江西省。整个江西省的一本比例只有12%左右,985的比例不到2%。竞争的残酷性还用说吗?
我们现在的家长根本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考到一些普通的院校,目标都是集中在重点985,211。再加上一些机构的渲染,整个社会的教育氛围日益的焦躁。家长开始不停的给小孩子压力,不停的给学生报班。学校里面也被社会这种功利的氛围所绑架,哪一个校长在中考、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几天坐得住?
就算我们都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让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但是我们现在很难在应试与素养方面找到平衡点。没有谁不知道,过度的刷题,过度的复习,那就是一种对人性的摧残。但是你不这样去做,怎么迈过那一道门槛?
当下进行的高考改革其实就只在一个方面做了变革,那就是学生的选择权。但就这样的一个变革,都很难推行下去,多少的反对呼声。
既然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都这么痛苦,那么根源在哪里?
个人觉得最主要就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在于大学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个问题在前一篇文章当中我就已经提过。办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应该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到大学教育。类似于西湖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多办。现在考大学比例虽然说已经提升到40%左右,但是真正意义上能够被家长所认可的大学又有多少呢?
第二个是整个社会教育评价的观念要变化。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成绩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还有这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实际成效。就像是说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一样,应该要给予多重的标准。现在各地都在推行特色高中的发展,其实也是一种思路。当然这其中家长的观念变革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只有等到所有社会都共同意识到,教育就是为了成就一个人,而不是必须送到最顶尖的大学。
二、公办教育与私立教育。
不可否认,现在公办教育受到了私立教育的巨大冲击。很多地方都在惊呼,初中教育已经基本上被私立教育所占据。
以前在南昌市内那些所谓的名校,现在都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大家都可以看得见。真正开始划地段之后能够上一类重点率大概还有多少?这些老师校长的积极性有多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个人认为,这并不是说公办的校长不如私立的校长。更不是公办的教师,不如私立的教师。这个有政策的问题,还有一个办学自主权的问题。
一个捆了手脚的人,怎么和一个自由人在赛场对抗? 基本上都均衡到位,再努力又能如何?
请问现在有哪一个公办的校长在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
哪一个公办校长可以给老师们真正按照绩效来发工资?除了所谓的情感激励,还有其他更多的方式吗?一个老师如果不想干,敷衍了事。你除了教育,还有其他任何的方式能够处理吗?
三、教育的惩罚权。
四、职称评定的痛与无奈
五、校园文化的缺失
六、智慧校园建设的真实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