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教育发展的十个趋势(预见 2018)

(2018-01-03 16:20:25)

 

江西师大附中 朱斌

摘要:中学教育在高考改革之后必然引来最深刻最剧烈的变革,新时代需要新人才、需要新教育。中学教育已经开始缓慢而坚定的变化,学校3.0概念提出,大国国民意识觉醒,“无墙”校园出现,生涯规划必修等等都将成为2018 中国教育的常见词。

关键词:中学教育十大趋势 大国国民 教育黄金二十年

跨年之后,各种对于中国科技、经济、金融、地产等等的预见此起彼伏,但是真正来思考基础教育的预见却不多。作为一个喜欢思考的教育者,我也来说说基础教育之中学教育的十个趋势。教育不同于科技金融的变化剧烈,是个慢活,所以这个预见趋势基本上不可能是在2018这一年就出现,有可能是三年的教学一轮回,更有可能六年。

一、中学教育发展的大背景

任何一个趋势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作为社会一个组成部分的中学基础教育发展,自然也是在国家转型,教育变革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探讨。

首先对于中学教育第一个巨大而直接的冲击,就是高考改革制度的推行。从上海浙江高考改革试点,再到北京海南等省市开始逐步推广。一个高考恢复制度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变革逐渐形成浪潮,开始倒逼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逼使千年不动的学校模式开始变革。这是一点不夸张的说法,因为这一次考改最大的变化在于学生有选择权,同时必然带来学校课程设置乃至人事变革的巨大变化。这是以往多次课改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考改倒逼课改,校改,影响深远。

其次,中国目前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期,各种行业需要升级换代,主要的趋势就是由中国制造要尽快变成中国创造。这需要我们教育提供新一代的人才,也导致整个社会的人才观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从八十年代强调的规范纪律为主,逐渐加入个性,人本,一直到现在提出核心素养。意味着“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

当然,现在国民素养整体提升,教育大环境在变好,懂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尊重规律的人包括家长越来越多,这也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加上科技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让中学教育的飞速变革成为可能。

二、预测中学教育即将发生的变化

参考近来各种中学教改实验和论坛的成果,结合基层中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思考:

1、学校3.0概念的提出,催逼传统学校思考愿景。

现在各省推行的普通中学特色化是一个方向,但是一些已经以升学为主的名校发展的方向不应该简单的以特色来限制。均衡发展不能抑制高端发展,因为个性化、满足各种阶层人群需要也会成为一种需求。特别是创新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更是当务之急,所以越来越多的省份会出现自己的高端学校,强者恒强。名校热不会降温,但会变形,重新编队。就像上海高考改革之后,七宝中学等第二层次学校挑战第一层次学校。

学生分层的趋势日益明显,越高层次学生,越辛苦。而普通学校的学生也会活的更自在,更个性。大学的普及和家长社会的宽容都会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真正有想法有预见的教育者开始布局学校发展,就像李希贵校长从2007-2009年就开始谋划今天的北京十一学校变革,这样的成功是必然的。

2、“大国国民”这四个字会越来越热。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领导世界的重大历史责任。中国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将来领导世界进行人才准备。培育大国国民,是中国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也是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应该把中华民族勇敢、智慧、勤劳、善良的高贵品质展示给世界,把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追求大同世界的崇高理想带给世界人民。

符合大国国民素质的教育必须避开穷人思维,免费思维,不是避让责任,不是经常索取。今后的学生,除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外,还要特别强调开阔的视野、充满激情的好奇心、千锤百炼的信心、发挥团队智慧具备领袖力、坚毅无畏的精神,这五个特质。

3、学校的大门会越来越打开,“无墙”校园必然出现。

在安全形势日益好转的今天,开放办学,让尽可能的社会力量和家长参与是个必然趋势。学校本来具有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现,随着国家规定以及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校合作形式会出现。

例如家长课堂,职业博览推介,家家联谊,考试介入等等。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关注校友资源,认识到毕业的校友都是财富,至少在职业课程上是最好的传授者。

4、学生生涯规划成为必修课。

随着高考改革的必须,再加上社会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发展,还有技术上的支撑,高中阶段教育完成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成为可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会日益受到重视。因为科技越发展,世界越辽阔,而人类的存在感和心灵却越脆弱,越需要支撑。正因为人的自我需求,自我证明越来越难,而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抗压能力会被学校课程所需要。毅力等品格课程有可能成为一门选修课。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已经明白,只为中学三年负责,还是为学生一辈子奠基。人本长远的德育思路认可度越来越高。

5、课堂也在发生静悄悄的变革。

随着电子白板等设备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的遍地开花,不懂电脑的一代教师逐渐退出教坛,不习惯用电脑总结提交报告的一代教育管理者也将走进历史。学生成为当然的主体,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而是讨论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合作小组学习,研究大脑革命,研究深度学习,研究高效互联思维。建构主义学习论,高效互联学习,创客工厂与steam教育会成为主流。电脑笔记本逐渐走进课堂。一定会人手一台,实现移动互联。

高考改革会给个性化学习留下空间,选修课会在中西部校园悄然兴起。

6、班级管理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班主任很有可能即将成为过去,导师制度会逐渐取代。随着大班额现象的逐渐消除,小班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北上广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30人以下的班级。而走班制会让个性化教育更加明显。很多学校会出现大班主任,小班主任的分工。

每个人都有活干的学生会式管理体系会成为主流。家长有约,这样的人性化沟通会成为管理的常态。

7、教辅机构直播课堂,云课堂等逐渐成为主流,会倒逼学校课堂进行变革。

课堂逐渐会充满笑声,充满争论,充满大数据带来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特色。个人学习档案终身化,每个人的作业都会不一样。

名师效应加大,一个中学名师带有几个助教的现象也会慢慢出现。

8、国学传统进入校园,成为法定课程。

任何民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基础之上。我们在面对科技变革的今天,一定会挖掘传统美德,传统人性的光辉。学校会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教师信任文化与素养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新话题,教师之间的信任与团队意识,教师个人的素养提升应该有规划,有落实。

学生研究国学,具备传统美德,就是继承传统。

9、越来越多校园的课程会出现类似美国大学先修AP课程,逐渐实现与大学教育接轨。

浙江高考三位一体招生其实就是倒逼中学教育注重传统学习之外的东西,包括仪容口才,待人接物等。上海的631招生模式也是如此。这也给老师更大的压力,老师终身学习成为可能。老师必须一专多能,必须能上选修课。其实这在上海北京等著名中学已经是正在做的事情了。特别是考改之后,教师资源的再分配会加剧这个趋势。

教育的不均衡不充分会逐渐弱化,移动互联时代加速这一差距的缩小。在知识的获取和先进理念的普及上,北上广和中西部的教育者之间已经没有距离。

10、民办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

成实外等学校的上市,阿里、华为、万科纷纷介入k12教育,办学堂。教育已经进入资本视野,很有可能出现民办k12教育的黄金发展二十年。一旦资本开始进入,那么公办教育名校必然会逐渐变成均衡教育的主体,逐渐弱化领头羊的作用。这在未来二十年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如果国家没有政策扶植力度的话。

民办教育现在被国家变相的赋予承担个性化满足的需求,承担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在这个越来越近的世界面前,想不发展都难。

三、后记

抛砖引玉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我的思考仅仅是拿来给更多的教育者铺路。教育部长陈宝生说,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已基本建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所以我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提出这些本来就是非常不成熟的思考,错漏和浅薄之处定然很多。但是,如果能够对你有一点点触动,那就心满意足了。

2018的第一天,我在思考。

2018的第一天,我是教育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