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属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
http://s10/middle/62cf2b52t8dc9ffd36239&690
这里目前已经形成了民俗旅游文化风景区——爨柏景区,包括:黄西岭、双石头、爨底下、一线天和柏峪等景点组成。门票35元,学生和老年人持证半价18元。目前,爨底下村被评为北京市最美丽的乡村。
爨底下村倚山而建,从观景台俯视,全村的整个布局尤如一个大的“元宝”,因此也引出了很多神奇的传说。
http://s10/middle/62cf2b52t8dca0355ddb9&690
进入村中,首先迎接你的便是这唯一砖砌的房子——党员活动室。是党的好政策使这个村在近几年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吃上了自来水,过上了富裕生活(这都是从当地居民的口中听到的,俺可不是信口开河)
http://s4/middle/62cf2b52g8e75c4297793&690
全村以四合院为主,房屋、墙壁和道路皆是用石头建成,是京西最著名的“山地四合院”。
http://s13/middle/62cf2b52g8e75c593b42c&690
周边景点以关帝庙、娘娘庙、观景台、一线天和古栈道最为著名。当地土产以纸皮核桃、黄芩茶、蜂蜜和杏仁等为主。
关帝庙——
http://s1/middle/62cf2b52g8e75c6e3dbb0&690
为使这个“爨”字好写好记,人们为它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http://s15/middle/62cf2b52g8e75c7e041ce&690
爨底下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有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着70余套、500多间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所有房屋和墙都是由石头垒砌而成,是出了名的“石头村”。
http://s2/middle/62cf2b52g8e75c95d7261&690
全村都姓韩,据村里“祖先堂”记载:本村为第一世族韩甫金、韩甫银、韩甫仓哥仨的后裔,并记有本村韩门二十代辈分,排列辈分为“福、景、自、守、玉、有、明、(奉)、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二十辈分,雍正年间前后为“玉”字辈,现村中70岁左右的老人基本都是“晓”字辈,现已传到“茂”字辈。
http://s8/middle/62cf2b52g8e75cb36ed97&690
爨底下村是因为处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故得此名。
在明、清时代,爨底下村为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它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通道,又是通往河北、内蒙一带的交通要道。
http://s4/middle/62cf2b52g8e75cd8e9113&690
沿着环村主道,继续向前行20分钟,就是最著名的景点“一线天”和“古栈道”。
“一线天”,山体为石灰质,受又冲涮而形成的沟壑,长达一百多米。上窄一宽,峭壁参天,行于其中,如同隧道,仰望天空,只看到如线的天,故称一线天。《侠女十三妹》、《天军》、《神探狄仁杰》等多部影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http://s15/middle/62cf2b52g74a56191a6fe&690
http://s15/middle/62cf2b52g8e75d056b9be&690
关于爨底下村名字的由来,还有以下两种说法:
之一:由于村西北有个爨宝玉沟,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聚宝的地方,因村庄在其下,故名爨底下;
之二:村北部有崖头,远望似灶,人称“爨头”。村在爨头之下,故名爨底下。
http://s8/middle/62cf2b52g8e75d2ce7427&690
爨底下村还有很多的老古董,比如鼓风机、独轮车、石碾子、轱辘井、木桌木凳等等,当然还有很多文革时留下的痕迹。网上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介绍啦,俺在这里就不费口舌啦。嘻嘻——
http://s15/middle/62cf2b52g8e75d47b00ee&690
儿子很喜欢小动物,每到之处,小狗们都成了他的朋友——
http://s10/middle/62cf2b52g8e75d66c21f9&690
http://s11/middle/62cf2b52g8e75d702f07a&690
客栈名字叫“福碌客栈”。有标准间、小包间和大包间。标准间适合2人居住,每间50元;小包间适合4人居住,大包间适合10-15人居住,每人15元(我住时的价格)。
http://s13/middle/62cf2b52g8e75d8901b4c&690
这也算是为客栈做的宣传吗?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