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插班生小迟入园记(6)“睡睡睡”

(2012-10-25 22:19:27)
标签:

杂谈

总谈小迟哭泣挨打也不好,这次不谈问题处理方面的了,谈谈习惯养成。

睡觉,对于幼儿来讲绝对称得上是生活中的大事,在我的观念中,仅次于吃饭。一个孩子,只有吃饱了,睡好了,才能有力气健康成长,精力好,情绪也高,即使哭泣,那声音也洪亮。小孩子睡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晚上有时候玩得愉快,没玩够,舍不得睡了。小迟的睡眠不算多,但一直比较规律。在上幼儿园之前,有时候见小迟玩得比较兴奋,也稍稍放纵他一些,睡得较晚。然而,上幼儿园了,每天的作息时间固定的,到时间不睡觉,第二天睡眼朦胧去幼儿园精神状态也不好,所以,就必须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了。怎么办?

一、小迟怎么睡觉

我们用的是“睡觉程序养成法”,即建立一套睡觉的“标准化”程序来促进睡眠。幼儿由于认知发育不完备,头脑比较“机械”,用北方话讲,是“死脑瓜骨”,喜欢一个熟悉的刻板的世界,什么事情都喜欢按步骤来,步骤一打乱,一不符合他已有的习惯,就受不了了。我们的目的,就是养成小迟睡觉的“一套行为序列”,形成习惯后一按开关,启动第一步,后面就自动化开始了。

我们给小迟安排的“睡眠程序”第一步是喝奶。妈妈先沏一杯奶诱惑他,牛奶本身就有安眠的作用,而且小迟这个年纪,吃谁也抗拒不了,玩得再高兴,一说吃奶就来了;动作慢妈妈会加一句,“你不吃给爸爸喝”,我也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然后小迟就对我怒目圆睁,抢着把奶喝完。

第二步是刷牙漱口。喝奶之后是刷牙漱口,刷牙的动作借鉴“巧虎系列”里的教学,说“一”,然后小牙刷上去,原先妈妈帮他刷,现在自己刷。一刷完,妈妈的漱口水就准备好了,小迟在嘴里咕噜一圈吐到另一个杯子里,原先故意搞怪,把漱口水咽下去,或者吐到了床上,妈妈批评了几次,自己觉得也没意思,现在已经不这样做了。

刷牙漱口之后,助眠程序第三步,洗澡。冲个热水澡,身心放松。小孩都爱玩水,小迟洗澡的时候状态也放松,常想起幼儿园新交的一些内容,在淋浴间就和妈妈交流了,什么西红柿的小脸怎么变红了,早晨公鸡怎么咯咯叫啊之类的。小迟爸爸这个时候负责铺床,虽然小迟已经在幼儿园学会铺床了,但洗澡出来也怕着凉,所以小迟就直接进被窝了。

关键的一步来了,第四步:关灯,听睡前故事。爸爸回避,妈妈陪伴小迟听故事。睡前故事我们选的是中央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的“睡前故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滴答滴,滴答滴,滴答滴答滴答滴”小喇叭是现在的爸爸妈妈们小时候听的,这么多年来,品质有保证,妈妈听着有回忆,小朋友听着也有趣。而且,小喇叭的每段睡前故事讲完,都有一个小男孩充满睡意的声音响起,“我好困啊,要睡觉了……”小迟听得次数多了,每次到这个时候会说,“关了吧,我要睡觉”,说着就睡着了。

总之,小迟睡觉“四部曲”依次是:喝奶→漱口→洗澡→睡前故事。总共耗时近40~50分钟,小迟就睡了。

二、为什么这样睡觉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说一下:

一是喝奶与洗澡的顺序。一开始的时候小迟妈妈安排的“睡觉程序”第一步是刷牙,然后洗澡,然后再喝奶漱口,这样顺序的问题是小迟玩兴奋了不愿意刷牙洗澡启动睡觉程序,总是拖拖拖;二是洗澡后上床,在床上喝奶,然后再漱口,他会边漱口边玩,有时漱口水还吐在了床上,弄湿了床单。所以,后来小迟妈妈调整了睡觉程序,将喝奶放在第一步,小迟喜欢,进行得也快,程序一启动,后面的步骤就按部就班接下去了。

二是“陪睡”还是“独自睡”的问题。了解点教育的都知道,在西方,许多孩子很小就单独睡觉的,据称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质等等。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和小迟妈妈商量,咱家的孩子用不用单独睡啊,小迟妈妈意见很干脆,绝对不可以,不管老外怎么说,我的儿子还要和我一起睡。在教育问题上,虽然自己学心理学,也看了几本教育相关的书,但对待自己的孩子,我的做法一是相信老太太的经验,二是相信小迟妈妈的直觉。我幸运地遇到了这两个女人,小迟奶奶经验多,小迟妈妈直觉好。记得当年怀小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小迟妈妈非常想吃花生、杏仁之类的坚果,而以前她对这些东西是不屑一顾的,现在也不喜欢,不知道那个时候为什么就喜欢吃这些东西,后来看书一查,那个时间恰恰是胎儿脑部发育的重要时期,而坚果无疑是典型的健脑食品。所以,在生活中,相对于那些各说各话的所谓科学育儿知识,我还是相信老婆的直觉,小迟从小到现在,一直是和我们一起睡!

后来多看了一点书,仔细权衡了一下,婴幼儿确实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睡为好。虽说幼儿独立睡,可能会更早自立,但损失的东西可能会更多:

首先,从进化的角度讲,哺乳动物小时候没有独立睡觉的,除非妈妈不想要小宝宝了,让他独自去面对黑暗和危险。人也一样,所以,要孩子很小就独自睡觉,虽然大人可能省事一些,但肯定违反生物上的某些规律。

其次,有案例报道,因为独自睡眠训练,虽然孩子可以独立睡觉了,但却变得沉默寡言,抑郁起来。近期的一些研究也表明,这种每晚与父母的反复分别产生的焦虑,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影响,使得孩子对压力更敏感;也有研究表明,小时候与父母分开睡的孩子会比较难管。国外也有人认为,婴儿猝死综合症就和孩子独立睡眠有关系,因为在父母与宝宝同睡普遍的地区,如中国,这种事情比较少见。看的多,有些后怕,也有些庆幸,让那所谓的独立睡眠训练见鬼去吧,要睡就和宝宝一起睡。

最后,和宝宝一起睡也不是不考虑独立品质的培养。小迟也有自己的小床的,不过和爸爸妈妈的大床紧挨着。开始睡的时候,是和妈妈在大床,爸爸要休息的时候,就把小迟抱到小床继续睡。有时候小迟睡到天快亮的时候,迷迷糊糊起来叫妈妈,我要和你们睡一起,就把他抱到爸爸妈妈中间。他睡眠时的安全感很重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始终在身边。

三要谈谈睡前故事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给小迟放睡眠故事的录音,并不亲自给他讲故事。有人说,这样就浪费了亲子互动的好机会啊。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小迟睡觉前,妈妈也是讲故事的,不过如果读故事的话,那么就得开灯,影响睡眠;关灯不读,妈妈哪有那么多故事啊,猴子吃西瓜之类的几个故事讲完就没词了,妈妈这边觉得无聊,小迟那边又没完没了问东问西,最后问兴奋了,又影响睡眠了。最后,我们选择的放“睡前故事”的录音,人家专业讲的故事比妈妈精彩,但妈妈此时也不是当甩手掌柜的,放着音乐就跑到一边了,她此时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陪睡。虽然妈妈不说话,也不解释,但陪伴在小迟身边,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亲子的身体接触,也有助于让小迟更平静、更易睡。

有研究发现,一出生,宝宝和妈妈的就存在一种有趣的“体温同步”现象,当妈妈一抱起新生儿,如果宝宝冷,妈妈的体温就会升高供他取暖;如果宝宝热,妈妈的体温就会降低给他降温。不仅体温,宝宝和妈妈同睡,还能调节他的新陈代谢速度、荷尔蒙水平、心率、呼吸、免疫系统等等,等等。反正,陪睡很重要,在学前一直很重要。

最后,表达一下对小迟妈妈的崇敬之情,陪睡这事我也做过,也发过一则相关的微博:

“假期有时间,要和儿子培养感情,所以和老婆一起哄儿子睡觉,握着儿子小手,放着睡前故事,关上灯,闭上眼……我睡得这个香啊。”

陪睡的结果是小迟没睡呢,我先睡着了;而小迟妈妈,身经百战,从未在小迟前面睡着,小迟睡着之后,自己开灯工作,什么都不耽误。不禁让人想起《乡村爱情》中范伟的赞叹,“小蒙是个好青年,不简单啊不简单!”

小迟记事:(10.17~10.25)

【儿子】昨晚小迟睡饱了,今早精神很好。自己穿衣穿裤,小脸涂香香。妈妈上班也不为所动,时间还有,研究了一会乐高玩具,找到爸爸说,“咱们走吧,一会幼儿园查体温就排长队了。”哈哈,这么主动,妈妈能做到的事,爸爸经过努力也能做到。

【儿子】小迟去幼儿园走得有些慢,爸爸催促,“别东张西望了,快点走啊。”“什么是'东张西望'啊”,我做示范:左边看一下,再看右边,告诉他,“这就是东张西望”。小迟觉得很有趣,也左看,右看,“哦,东张西望”——这一路,小迟和爸爸,左看右看,右看左看,像两只QQ登录的企鹅,奔向幼儿园。

【儿子】小迟幼儿园回家,一路欢腾,回家就吃了两支香蕉,又消灭一块大白兔奶糖。过了一会,向妈妈报告肚子疼。妈妈问,“怎么回事啊?”小迟自我分析,“是不是香蕉过期了啊?!”

【儿子】妈妈给小迟买了盒羊奶,小迟要立即喝掉它。妈妈说不行,这奶是晚上睡觉前喝的。小迟马上做出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妈妈,我好困啊!”“困什么困,一边玩儿去!”

【儿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每个幼儿园的老师都会用这个歌谣来引导小朋友做事。小迟知道,妈妈也知道。傍晚小迟要妈妈讲故事,两人地板上习地而坐。小迟腿撇在两边,姿势难看,于是妈妈做示范,并用歌谣诱导,“请你跟我这样做!”小迟应和,“我觉得这样坐挺好。”

【儿子】早晨一醒,小迟就说,“我要玩铃铛”,然后自己去客厅找。没找到,去问姥爷,可能是怕姥爷不知道什么是铃铛吧,还解释一下,“姥爷,你看到那个‘摇钟的铁’了吗?”#一解释更复杂啦#

【儿子】小迟每天入睡前喝杯奶,然后关灯,妈妈给放中央台的小喇叭“睡前故事”,自己看手机小说。亲子在一起,有陪伴,但问什么不解释,不互动,听一段就差不多了。听睡前故事,儿子学会了很多“大词”,比如会突然冒出一句,“风越刮越大,雪越下越紧。”

【儿子】小迟今天在幼儿园做开火车的游戏,当了火车头,很高兴,晚上演示给我们看。“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我们开火车……”边走边念念有词,走到我身边,“滴!”,我没动,他又一声,“滴!”这是什么意思啊,我不解,妈妈提示我,“人家打卡了,赶紧让开啊。”哦,急忙让开路,小火车继续往前走了。

【儿子】悟空身边有八戒,麦昆身边有板牙,小兵张嘎身边有胖墩……好男儿,要和兄弟一起去打拼。小红帽,王二小这些孤胆英雄的故事不好听。#教育感悟之男孩好故事#

【儿子】幼儿园归来,问小迟,“今天幼儿园怎么样啊?”“我玩得好开心啊!我每天都开开心心去幼儿园!”我表示认可,他继续:“爸爸你听我这么说是不是非常开心啊?你上班也要开开心心啊!”想到明天一天的课,硬着头皮回答,“嗯,爸爸上班也开开心心!”#其实我也想上幼儿园#

【儿子】小迟跟妈妈关系好,要亲亲妈妈。我在旁边凑热闹,问他,“那爸爸怎么办啊?”小迟义正严辞回复我,“我亲我妈妈,你去亲你妈妈去!”

【儿子】儿子哼哼唧唧给妈妈表演幼儿园做运动的场景,妈妈赞同地捧臭脚,“是啊,幼儿园一做游戏,我儿子就高兴地蹦了起来!”“不对”,没想到小迟并不领情,接着纠正妈妈,“是高兴地跳了起来!”#幼儿园蹦蹦跳跳#

【儿子】饭后妈妈刷碗,我负责和亲子互动。“请你和我这样做”,吃完饭活动一下,示意小迟跟随,小迟跟着我做动作,“我就跟你这样做”;过一会他会了,他就先喊,“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也跟随,“我就跟你这样做”;说着做着,突然,小迟来一句,“请你给我讲故事”,“我就给你讲故事。”#上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