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1-09-26 22:27: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三年级教学反思 |
《毫米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第一节新授课,这一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立对毫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进率,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单位的互化。在学习这一知识前学生已经对厘米以及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长度有了一定的概念,学生在有学习过同类型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该有较好的促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我在该课时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知的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和具体的感知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
一、引入毫米。我安排学生用尺子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长、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
二、建立毫米表象。让学生充分利用尺子这一学具,通过观察,做手势、闭目想、量实物、举生活实例等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一知识。并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三、在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精心地做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
前一篇:《认识钟表》反思
后一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