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哈沙图于山丹伊利伊利牛奶史光起财经 |
管理者如果在职场上加入情感管理,必定能增强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就很容易达成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成效、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多重目的。
其实不光在职场,笔者参加一次工业游,到过一个牧场,看到那里的奶牛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发现其实情感管理方式也能运用在人与动物之间。
在中国最北方的伊利哈沙图牧场上,奶牛产量能达到9吨/年/头,已经赶上美国水平。这种高水平的产奶量不仅与牧场科学的饲养方式挂钩,更与对动物进行情感管理分不开。
就拿牧场的牛医生于山丹举例,当时笔者在牧场看到她的日常工作,并不止于简单照顾小牛们的生活起居,她通过每日与牛的亲密接触进行情感沟通,甚至摸索出一套牛的语言,她还给每头小牛取名字。
每天早上,牛医生于山丹洗漱完毕,第一件事不是去吃早餐,而是去和小牛们打招呼,并为他们准备好营养丰富的早餐。
于山丹每天都会给每头犊牛进行日常体检,专业程度不亚于在给病人诊断的医生。对于新生或者瘦弱的小牛,她还会重点关照。牛体检和人的体检一样,虽不像“望闻问切”来得那么煞有介事,可体征观察、听心肺音、测体温,一样也不少。
这头小牛宝宝吃奶时老是哞哞叫,山丹估摸着它想妈妈了,蹲下去轻抚它的脖子,小牛仿佛获得了安全感,顿时安静下来,舔山丹的脸庞。
下午,山丹过来给牛换饲料,小牛宝宝闹着玩凑过来舔着她的帽子和脸。这是牛对最亲的人才有的动作,于山丹很享受小牛的亲昵。
牛医生于山丹与小牛间,若论关系,就是兽医与动物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是论感情,不亚于亲人、朋友。于山丹热爱围栏里的小牛。
把兴趣变成职业,并以对牛儿的热爱为根基,将牧场上的牛儿管理得井井有条,在这片牧场上人与牛和谐共处,牛奶的产量稳步提升。如果能将这种情感管理方式榜样推广到其他牧场,大概能有效缓解今夏而起的奶荒。
这次从人与动物的接触中,感悟到很多有关管理与人性的东西——最好的管理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