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我在加拿大创办《华夏之声》
(2022-05-24 08:04:59)
纪念《华夏之声》首播32 周年
朝歌
32 年前的 5 月 27 日下午 2 点,埃德蒙顿大都市空中的电波传来一阵动听的中国民族音乐声,伴随着音乐,“《华夏之声》现在开始广播!”“《华夏之声》现在开始广播!”男女声标准的国语报台号。成百上千的听众静静地收听着电波传来的音乐和信息。
《华夏之声》是加拿大第一家由中国大陆学人创办以中国留学人员和华人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汉语普通话(国语)电台广播节目。
1989 年中国后,埃德蒙顿和加拿大其他城市一样,华人社区增加了不少新面孔。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人和他们的亲属以及其他人员。他们初来乍到,思乡思亲之际还面临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为了帮助他们,阿尔伯塔大学的博士候选人原湖南台播音主持董守良发起,并联系伍洲、戴维敏、张鸿昌和范小生等人,白手起家,克服种种障碍和困难,于 1990 年初创办了《华夏之声》广播协会,并于 5 月 27 日在埃德蒙顿的调频电台 CJSR FM 88.5 正式首播。
《华夏之声》的节目内容包括新闻、文化之窗、文艺、儿童故事和广东话/英语教学。由《华夏之声》广播协会成员义务制作和播出。《华夏之声》广播协会是一个在加拿大阿省政府注册的非政治、非宗教、非牟利的独立文化社团。其宗旨是通过电台广播及组织娱乐性活动,促进信息交流,弘扬中华文化,活跃社区文化生活。
《华夏之声》的新闻节目,本着客观、公正、中立的原则,重点报道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消息,也兼顾国际和本地新闻,提供社团活动信息。文化之窗节目本着知识性、资料性和趣味性的方针,介绍中西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生活常识、社会纪实和名人轶事。文艺节目主要播放中国民族音乐歌曲、戏剧和曲艺。此外,还经常推出一些专题文艺节目以配合不同的中西传统节日。儿童故事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汉语教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吸引了很多成人听众。
《华夏之声》首播后,在大埃德蒙顿地区的中国学人及其家属和华人社区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听众纷纷打电话感谢《华夏之声》给海外游子带来了亲切的乡音。与此同时,《华夏之声》还获得中国大陆驻加拿大大使馆、台北驻加拿大经济文化办事处及商会的大力支持。
《华夏之声》在经费、材料来源和制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办得有声有色,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广大听众生活中难以缺少的一部分。由《华夏之声》广播协会进行的一次随机电话调查发现,在同意接受调查的 500 多人中,《华夏之声》的收听率高达 83.5%。
与此同时,《华夏之声》也获得了外界社会的高度评价。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于一九九年七月十一日对埃德蒙顿的《华夏之声》作了专题报导;中国广播公司台湾广播电台于一九九年八月采访并报导了华夏之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与《华夏之声》建立了节目交流合作关系,加拿大英语广播电台(CBC)于一九九一年六月三日对《华夏之声》作了专题介绍;一九九二年七月廿六日,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在“红枫叶”节目里,再次专题介绍了《华夏之声》。阿尔伯达大学于 1992 年 4 月授予《华夏之声》创办人之一、首任《华夏之声》广播协会主席董守良先生“金钥匙”奖,以表彰《华夏之声》对社区的杰出贡献。阿尔伯达大学新闻媒介负责人伊恩·伊斯凡非先生说:“《华夏之声》办得很出色,拥有很多听众,是大学的骄傲”。
《华夏之声》广播协会成员由于学业和事业的需要,陆续各奔东西。1995 年夏,《华夏之声》结束了 5 年的辉煌。2015 年,华夏之声广播协会老友聚会纪念《华夏之声》25周年之际,叙旧回忆当年趣事,珍惜当年在《华夏之声》公益服务中建立的友谊。
依稀旧梦咒逝川,往事思量忆如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