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善而坚定的赢得孩子——《正面管教》读书有感韦静文

(2019-12-19 10:12:38)
分类: 高徒感悟

偶然的机会在樊登读书会里听到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正值从六年级到一年级的大轮回,自己的孩子也快要到了进入小学的年龄,听了樊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对我触动很大,随即买了回来,仔细研读。

《正面管教》一书系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所著,作为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简·尼尔森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培养了杰出的孩子并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书中也是用了大量的实例来告诉广大的父母和老师,什么是正面管教,什么是不骄纵也不惩罚的教育方式,在这里,“和善而坚定”贯穿始终,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下面谈一谈这本书中对我影响极其深刻的一些观念和方法。

1.谁说孩子要变好之前需要感受屈辱和难过

     读到这句话的时,我仔细品评了很多遍,这好像是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在过去做老师或是家长的教育生涯中,以及我所接触到的同事和家长们,每当孩子犯错时,却鲜少有不经历难过而改正的经历。大人们总是忍不住要教训一下小朋友,并自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长记性,下次不再犯错。仔细想一想,之所以忍不住要发火,其实是大人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责骂,都有发泄情绪的嫌疑,也是书中讲到的“原始脑”。对于问题的解决,孩子是否真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管教”并不代表“惩罚”,“不惩罚”的反面并不是“骄纵”

我们常常听到大人这样的话语:这个孩子必须要好好“管教”一下,否则以后就没有办法教了。人们常常说的“管教”正是指的“惩罚”,每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好像必须通过“惩罚”的方式才能让他们长记性,记住下次不要再犯,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们还经常听到一句话:我都跟你讲了很多遍了……说明惩罚真的像书中所说,只能让孩子短暂的停止犯错,因为他们只是暂时被惩罚吓唬住了。

同样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犯了错误而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时,就会认为是 “被骄纵”了,确实也不排除有被骄纵了的事例,但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观念里,不惩罚就是“骄纵”。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孩子不好好吃中午饭,狠狠教训了孩子,并罚他在自己的房间闭门思过,而在书里,简尼尔森讲了一个方法让我茅塞顿开,正面管教的方法,当遇到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会省略去一系列的唠叨与责骂,只是问问孩子,你确定不吃了吗?我们要等到晚上才能吃下一顿饭。如果孩子选择不吃了,那就不要吃了,但是中途一定会饿,这个时候我们仍然要避免说教,只是鼓励孩子,饿了吗?我相信你一定能坚持到晚上。两相对比,正面管教的方法既保护了亲子关系,又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了不认真吃午饭会带来的后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