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数学特色课堂
(2016-12-07 11:29:41)分类: 高徒感悟 |
构建学校数学特色课堂
成华实验小学 冷玲 林志娜
著名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灵,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学校本着“知心育人 ,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积极致力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建设为例,紧紧围绕“知心育人”办学理念,以学校“知心课堂”打造为阵地,以“知心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减负提质,快乐成长”为目的。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具有“知心育人”品牌特色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 “知心课堂”课程建构。
那么要构建“知心课堂”,我们就应从儿童的视野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做到知学生、知教材、知学科。教师只有“知学生”才能设计好能有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只有“知教材”,才会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只有“知学科”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教学的起点和知识的生长点。“知心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知心课堂”是关爱学生的课堂、“知心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二、“知心课堂”理念下的数学教研活动目标。
1、努力构建儿童视野下的“数学知心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
2、通过“数学知心课堂”的教学研究,使数学教师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名“知心教师”;
3、通过“数学知心课堂”的教学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聚焦小专题研究,深入落实各年段教研活动。
学校数学教研组紧密围绕“知心课堂”教研活动目标,各年段提出了不同教学研究主题。
低段: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小学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动作思维为主,认识一个事物大都依赖其表象,计算对学生来说特别的抽象,单纯靠教师讲难以理解。因此,低段组老师从“学具有效操作”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规律、低段学生“有形学具”与“无形学具”的有效操作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使学生理解了算理算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中段:运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策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它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达到使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学校中段组数学教师立足站在系统论的高度,整体把握教材中画图策略的编排,理清编者的意图,并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画图策略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改变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强化了学生的绘图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段: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探索与实践。复习课有着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点,温故知新,促进后续学习的重要作用。如何设计好复习课?让课堂更吸引学生,达到更好地效果?学校高段组数学老师遵循"研究——应用——反思——再研究,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充分利用微课复习具有“压缩时间空间,扩大复习容量;解决个体差异,能力不同的学生根据需要可以反复学习”的优势,在复习课中大力推进微课的使用,实现分层教学、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四、
(一)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前期的教育科研学习、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儿童的视野出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操作活动,努力构建儿童心中的“数学知心课堂”,由量变到质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正在悄悄的发生改变。
学校高段数学组老师率先把微课引进复习课堂,把零散的知识内容加以整理,使其“竖”成线、“横”成块,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形成整体。由此展开了一系列以“合理运用微课,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如六年级复习课《计量单位》和四年级的复习课《图形的分类》,开启“微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的新篇章。以此辐射到更多的课型中,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如《利用微课技术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让老师们清楚的认识了微课的特点;《效率是“懒”出来的》让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了新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让老师们深受触动。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工作也紧紧围绕“知心育人”办学理念,以学校“知心课堂”打造为阵地,以“知心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减负提质,快乐成长”为目的。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具有成华实验小学“知心育人”品牌特色的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工作也紧紧围绕“知心育人”办学理念,以学校“知心课堂”打造为阵地,以“知心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减负提质,快乐成长”为目的。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具有成华实验小学“知心育人”品牌特色的长效管理机制。
校的“儿童学堂”活动是一特色,由学生分组自主备课,上课、集体交流、处理作业练习的自主学习活动。老师把班上同学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先按内容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学习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比赛;制定了详细明确的评价标准,最后评出优胜名次及奖励方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这一活动中始终起着一个指导者的作用,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指导与方法指导。
作业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练习,孩子们自主学习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如:调查性作业,主要体现在“小调查”、“小资料”、“小知识”等栏目中;操作性作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主要以“小设计”等形式体现;反思性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坚持写“数学周记”,将一周以来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对数学知识的领悟等,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综合性作业,如旅游方案、《欣赏与设计》等作业,学生不仅学习积累了多方面的数学知识,体会到了数学的美,而且综合运用了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加强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多元化的作业既可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又可以让孩子们从繁重枯燥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大放异彩!当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他们的能量是无限的,学习更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