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06 11:55:58)
标签:

365

分类: 高徒感悟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成华实验小学

    在教学工作一线的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越到高年级,学生们越不喜欢上数学课。特别又是整理复习课,学生们更是觉得听起来乏味,没用新意。而复习课却有着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点,温故知新,促进后续学习的重要作用。如何设计好复习课?让课堂更吸引学生,达到更好地效果? 我们尝试借助新的教学手段来改变。

研究缘起:

数学复习课堂的现状:题多量大,老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听。回顾我们的课堂,往往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作业课,学生做大量的题,老师反复讲述大量知识点,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像极了在做体力活,于是从心里我们都不喜欢上复习课。究其原因有两点(1)复习课上知识点多而且以前都讲过。(2)学生个体差异。我们作为老师,心情就和做父母的一样,总是担心学生,尤其担心那些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的学生,希望他们借助复习课可以巩固提升,而事实上,这部分学生当中有些再听一遍还是没有弄懂。对比这些学生而言,掌握的比较好的那部分学生一直停留在巩固层面而没得到提升。

我们这样上复习课,产生的效果如何呢?老师比较累,学生比较烦。老师以为,这都是为了那些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优生觉得,这些知识我都会,但还要听,还要做题,好烦。后进生在想,这些知识点我又听了一遍,怎么还是不会做题。

面对这样的的现状,我们尝试把微课引进复习课堂,开启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的新篇章。我们想利用“微课”这种新形式,勾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让复习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的界定:

微课    复习    高效

为什么想到借助微课来改变呢?原因有两点:一是时代在进步,微课在发展。二是通过以前我们参加过的微课培训,我们发现微课刚好可以解决我们复习课的尴尬现状,于是我们开始尝试。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的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微课的内容少,容量小,便于网络传输和发布。

微课有两个特点:1、压缩时间空间,可以复习大量的知识。(这样就不用占用过多的课上时间进行讲述)2、解决个体差异,能力不同的学生根据需要可以反复学习。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汇贯通更熟练。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汇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消除疑惑,得到提高。

高效的复习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而借助多媒体平台制作的微课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打造高效课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利用“微课”能自己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和提升。

2、不断丰富教师的课堂延伸策略,增强课堂延伸深度和广度。

3、进行资源积累、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复习课中“微课”的运用

2、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教学复习课中“微课”的运用

三、研究方法:

   我们采取了如下几种研究方式: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四、具体措施:

(一)前期准备

课题组遵循"研究——应用——反思——再研究,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实验研究相结合,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1分析现状,拟定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调动老师们的研究积极性,我们布置老师利用暑假学习关于微课的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召开学科组会议,学习本学年课题实验计划,落实课题的研究目标和重点,明确分工,制订课题实验个人计划。

2、 制订常规,严格制度

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二页理论学习笔记、二篇学习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

3、构建平台,以研促教

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课题组为老师们精选了关于微课和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专业书籍,鼓励老师们阅读大量书籍。如《微课程设计与案例赏析》、《微课与慕课设计高级教程》、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走向高效课堂》等等。选派骨干老师外出听课学习,获得名师新教学理念,学习微课的制作技术。老师们都意识到微课技术将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课题组老师们积极组织大家参加集体备课,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二)开展研究

全体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为依托,记录教学中的反思和困惑,定期组织课题沙龙活动,反映存在的真实问题。

1、全员参与,梳理教材。我们分年级组分单元版块梳理教材中适合制作微课的可行性内容,小组内教师分工合作,了解各种多媒体和电子设备的用途,为微课制作做好准备。

2、尝试研究,人人参与制作微课。为调动大家积极研究的热情,我们开始着手制作微课。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不断的深化优质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3、初探效果,展示典型课例。从启动微课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通过学习交流,动手实践,对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有了深入的理解。我们在成华实验小学联盟校内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我们的微课制作视频,深得好评。

4、总结反思,继续完善。我们开展多次教研讨论,并积极邀请区市专家给大家指导。

5、课题升华,全区推广。通过一年的学习、研究、尝试、交流和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

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达成以下共识,在复习课中应用微课技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哪些复习课可以运用微课:

可以是关于某单元的复习。如:学习了圆的知识就可以将常见的圆和半圆的周长,面积问题进行对比复习。

也可以是关于某知识板块的复习。如:生活中常见的优化与策略问题,如何租车租船安排座位等问题。

还可以是关于某学段知识的复习。如:六年级的总复习中就可以分学段微课进行复习。 

2、微课用于复习课的内容:

微课可以用于基础知识的复习。

可以用于基本方法指导。

还可以用于重难点突破。

最后还可用于探究活动再现。

3、微课应用的时机:

因为微课容量小、用时短,所以微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自由调配。

基于这些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复习。

这可以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复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和控制。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学节奏,或者因分神错过了某个环节。

也可将微课用于课中,便于教师在复习课上管理课堂,实施分层复习。

还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后,便于学生查漏补缺、拓展延伸。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复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或学习暂时困难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从容地在学校或家里反复观看。

研究效果:

一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精心挑选提供给学生的微课材料,设计实用的微课,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质疑能力。我们将思考和更多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专题研究及实践,我们同时采用实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学习热情高涨,不但能自己积极思考,还能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随着专题研究的深入,教师所做的已经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审视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自动的纠正自己的行为,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学生对数学复习课学习的情感变化状况统计表

表一

年级

喜欢上数学课

认为数学复习课是有意思的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四年级

71%

89%

67%

86%

五年级

68%

86%

64%

83%

六年级

64%

84%

62%

80%

表二

学生

姓名

年级

性别

 

 

 

数学成绩长期属于良好,对数学的学习没信心,兴趣不高。

在六年级的两次期末检测中均达到A,在数学课上的讨论、发言都很积极。

熊文俊

对数学不感兴趣,虽然成绩合格,但在数学课堂的表现欠佳,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成绩达到A,经常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也能积极参与。

周思琪

性格内向,课堂能做到“认真听”,但不能真正主动参与,成绩介于合格和良好之间。

在课堂上能够经常发表意见,同学之间的讨论也能参与,课后与同学的关系比以前更好,成绩经常达到A

 

反思与计划

我们在最初制作微课和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担忧,同时这也是北京、上海那边的老师遇到的问题:

1、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督查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在家观看学习微课,在小学阶段面临的问题有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问题。老师通过视频方式让孩子自主学习,对爱学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好事。但如果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我们担心收效不大。同时我们还担心网络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个问题是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

有些家长认为,现在每天都有一大堆作业,还要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如果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势必造成课堂向课外延伸,挤占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

第三个问题是硬件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家庭中,究竟有多少学生家里有电脑?且不说那些农村留守儿童,就算是城镇的学生,估计不少家庭也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这就给我们的微课后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微课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精心设计,在准备时,部分教师不接受,觉得麻烦。尽管微课新颖有趣,但对老师来说,由于制作“微课”涉及到录制、软件和摄像,困难程度有如“翻越一座大山”。如果要想要制作出吸引学生的精采并精简的视频,则需要教师在课下花工夫仔细钻研。

总的来说,微课技术在复习课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很多毋庸置疑的优势和效果,随着我们的深入研究和坚持推进,我们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让微课技术的优势在复习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接下来的研究,我们计划从以下这些方面去着手、尝试:

 1、老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如何吸引住学生的最大注意力?

 2、如何监管孩子在家自觉地进行微课学习呢?

3、老师如何合理支配课堂上增加的学习时间?

4、如何保证和监督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小组讨论和学习?

5、如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是通过一年的学习、交流与总结,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的复习课堂更吸引学生,更有实效了。我们不仅派课题组老师到大邑开展教研,还承办了成华区小学数学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得到了区级专家和区上同仁的认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接下来需要我们的老师继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管理技巧,家校合作加强监督力度,当然还希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推动微课的加速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