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教版中数学史知识

(2010-03-17 18:08:1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心得

必修1

集合

康托尔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者

提出了等势的概念

文恩,英国数学家

函数

1673年,莱布尼兹首次使用“function” (函数)表示“幂

1.    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2.    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

3.    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4.    现代函数概念──集合论下的函数

对数

对数方法是苏格兰纳皮尔1614年首次公开提出的

笛卡尔的坐标、纳皮尔的对数、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共同称为十七世纪的三大数学发明。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说: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18世纪欧拉:对数源于指数

常用对数表:英国布里格斯引入

自然对数表:英国  皮德尔引入

必修2

祖暅原理

“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幂”指水平截面的面积,“势”指

祖暅原理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祖冲之: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

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祖冲之所著的数学专著《缀术》

三国末年,数学家刘徽割圆术体积理论创造了用割圆术来求圆周率的方法, 刘徽所求得的圆周率,后来p»3.14被称为“徽率

解析几何的产生

解析几何得以建立的基本思想有两个:实数和平面上的一条直线上的点作成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作成一一对应。

法国笛卡尔,法国业余数学家费尔马也是解析几何的创建者之一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笛卡尔的革新思想.他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而它们也就立刻产生了……”

莱布尼兹首次使用坐标

必修3

算法

阿尔-花拉子米   西方人称”代数学之父,著有<代数学>,首次使用”算法”

秦九韶: 南宋数学家,著有《数书九章》, “大衍求一术”, 因此关于一次同余组求解的剩余定理常常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与海伦公式.

《算经十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

《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即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也称中国剩余定理

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周髀算经》是最早的一部

赵爽是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

《九章算术》是经众多学者编篆、修改而成的一部古典数学名著“方程术”的关键算法叫遍乘直除,它(更相减损术)实质上就是今天所说的解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消元法。也称“高斯消去法”。

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创始人,在帕斯卡加法机的基础上,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齿轮计算机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

《原本》

欧几里得著有《几何原本》, 共有23个定义,5条公设,5条公理

五条公理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 4.彼此能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五条公设

1.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2.线段(有限直线)可以无限地延长;

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4.凡是直角都相等;

5.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

第五公设引发了几何史上最著名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关于平行线理论的讨论,并最终诞生了非欧几何,

概率

概率论的起源与赌博问题有关

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13世纪中国宋代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术》里讨论这种形式的数表。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1303年)扩充了“贾宪三角”成“古法七乘方图”。 1623年以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3岁时发现了“帕斯卡三角”。

必修4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它最早是依附于天文学

1464年德国数学家雷其奥蒙坦发表了它的著名的《论一般三角形》,他用"sine"表示正弦。

1620年,英国人根日尔写了一本《炮兵测量学》,用"cosine"表示余弦,用"cotangent"表示余切.

1640年左右,丹麦人托玛斯芬克写了一本《圆几何学》,用"tangent"表示正切,用"secant"表示正割。

1596年,哥白尼的学生,德国人利提克斯的作品《宫廷乐曲》发表,他采用"cosecant"表示余割。

1623年德国人阿尔伯特.格洛德首先提出把正弦简写为"sin",正切简写为"tan",正割简写为"sec".

1675年英国人奥曲特提出把余弦简为"cos",余切简写为"cot",余割简写为"csc"。

从18世纪欧拉开始,使用目前通用的六个三角函数符号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前二个符号与现代之符号相同。

欧拉

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称为分析的化身瑞士数学家,在数学课本上的ifx),∑,sincos都是由他创立并推广,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哥德巴赫猜想和他通信汇总提出的

欧拉公式立体图形里的欧拉公式:

面数+顶点数—2=棱数

向量

“向量”一词来自力学解析几何中的有向线段.最先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

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物理量数学化

格拉斯曼引入有向线段的记号,称之向量

必修5

数列

斐波那契,意大利数学家《算盘书》

不等式

弦图,2ab+(b-a)^2=c^2,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会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

选修

圆锥曲线

起源于希腊,它与三大几何作图问题的倍立方问题(三等分角,立方倍积,化圆为方

古希腊数学阿波罗尼在《圆锥曲线》中采用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这几种曲线

微积分

微积分是由17世纪两位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现的

被赞誉为“近代技术文明产生的关键事件之一

积分思想早与微分思想2000年

牛顿在1671年写了《流数法和无穷级数》,这本书直到1736年才出版,它在这本书里指出,变量是由点、线、面的连续运动产生的,

1684年,他发表了现在世界上认为是最早的微积分文献,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长而且很古怪的名字《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现在我们使用的微积分通用符号就是当时莱布尼茨精心选用的。

牛顿创造微积分基本定理比莱布尼茨更早

阿基米德用积分的观点求出球的体积公式

祖暅原理是积分概念的雏形

复数的产生

复数的真正开端始见于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丹(卡丹公式)的数学著作《大术》中。书中有如下著名问题:将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在《几何学》(1637)中给出“虚数”(imaginary number)和“实数”(real number)这两个术语。

欧拉又获得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式e=cosθisinθ 其中i=是欧拉于1777年在一篇论文中引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等待卡卡回归
后一篇:小小收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