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我的孩子来比较

标签:
亲子育儿 |
分类: 问答题 |
犹记得十二年前,当还在银行上班时,我生完女儿还没满月,刚好隔壁部门的主管
也生孩子,两个孩子的生日只差一天。当大家都抱着小婴儿到公司供同事「观赏」时,
有人就在小婴儿的面前聊起这个孩子的种种,我根本忘了说的是什么事,
我猜也不会有人敢在任何妈妈面前批评她的孩子,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这位主管妈妈,很有礼貌的举起食指比在嘴巴上,轻声地说:
「不要讲不要讲,小孩会听到。」我确定,她是认真的。
当时,我好惊讶,小婴儿怎么听得懂呢?她为什么那么慎重其事。
虽然我不知道小婴儿到底听得到什么,但是,同事的观念,我发自内心的深表赞同。
尊重,是一个概念。
如果没有,放心,父母在孩子三岁和三十岁时,都会用同一种态度来和孩子沟通。
我将这个问题拿去问了家里十二岁的姊姊(不论大小事,我都很喜欢问孩子,
哦,他们的答案,每次都让妈妈叹为观止),她想了三十秒,然后说:
如果她这样说我的孩子,我就马上编出某某杂志说,小孩太早学会太多事情,
长大后,会很——自以为是。小孩五岁再知道这些事,专家说,也没关系。
你小时候,你妈妈一定很早就教会你很多事情喔?
那我呢?
我会给她机会。有些人不是故意的。只是习惯不好又没人提醒。
头两次,我会直接说:「嘘——嘘——我不喜欢给小孩听到这些负面的话。」
就像那位同事主管,轻声而礼貌的表达我的意见。
但是,如果有人听不懂礼貌的话呢?
只要第三次再一开口,马上给她当头棒喝:
「大嫂,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小腿太胖了,有点像萝卜。你看我的多纤细,
你要不要少走点路比较好。」姊姊听到我的这个答案,笑翻了,
趁她笑翻了,我又加一句:「你的屁股太大了,坐飞机要买两张票呦。要不要少吃一点。」
孩子们听到屁股这类字眼,都会笑不可支;其实我自己连眼泪也笑出来了,
但又再补上最后一句:「你怎么这么丑,没救了,要不要去死?」最后我笑到肚子好痛。
(以上语词仅供内部使用,请勿模仿。)
此时家里只有我俩,姊姊原本在餐桌上写数学功课,现在学的是最大公因子和最小公倍数。
你就会看到两个一大一的女人,状似发疯地狂笑。大的一边笑还一边用袖子擦眼泪。
姊姊还说,她的肚子不会痛,因为她常常这样笑。
后来,妈妈原本的月经前头痛,就突然好了。
我知道,我的答案有违伦理道德。但是,符合伦理道德的话根本对事情没帮助。
乱说话的人还是继续说的很高兴;沮丧的人还是继续很难过。
你可以在对方惊吓地思绪还飘在半空中的时候,及时补上一句来收尾:
「唉呀,我是开玩笑的啦,只是让你知道,被别人比较是什么滋味。」
喝,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在别人面前乱说话。
在我的生活中,我没遇过这种人。但是这种人多不多?多,很多。
如果遇上,我真的会这么做。
我又不是没给你机会——已经嘘过两次了——你还神经这么大条,不能怪我不留情面。
为了孩子,妈妈什么勇气都生得出来。
P.S.
忠言逆耳。
到底是别人的忠言,还是我自己听来逆耳?
这可得靠个人的修练才能明辨。
有人问,如果是长辈爱拿孙子辈来比较呢?这方法可用吗?
我只知道,我可以。
除非我愿意一辈子听到自己不想听的话。
给对方几次机会,得看交情。
我给两次机会,你如果不想破坏情谊,那就给五次机会嘛,
「嘘」他五次,够不够?
如果是长辈,心脏不够强的,给十次机会,轻声而礼貌的「嘘」十次,应该够明白了吧?
但是,说真的,中国人只要变成长辈以后,就很难明白一些简单的事情。
当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都这样,但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
所以啰,看你要牺牲孩子、自己、面子、情谊或只是表面和谐的一个假象,自己选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