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玩具也爱书

标签:
育儿杂谈 |
分类: 问答题 |
放暑假了。书架好久没整理。妈妈强迫孩子做苦工。
全部的书照孩子的想法分类,整齐地再排上书架。
不管怎么排,妈妈只要表面上的整齐就好。
http://s13/middle/62c9021cha3dc7daa8edc&690
「一本书虽然只要一、两百(台币),但累积下来也是很可观的一笔金额。」「如果我去图书馆借书,这样会有效果吗?还是一定要买书放在家里呢?」有位妈妈对自己的作法不大放心地来问我。
甚么效果?
别把阅读想得比什么都要伟大,阅读只是培养孩子的基本功。
爱阅读的孩子,将来的功课一定没问题吗??
我本来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从来不管孩子功课的我,姊姊弟弟的功课从不需要操心。
但是最近刚好遇上一个孩子已经国三的多年不见朋友,
十四岁的大男孩,人品没问题,但是不大在乎功课的态度,
或是说,不比父母在乎自己功课的程度,让母亲的忧心匆匆写在脸上。
但是他可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而且阅读能力超出同年龄的孩子很多呦。
我也很纳闷:孩子功课的好坏,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态度,正面还是负面居多?
眼里注意到孩子的优点吗?还是看到的缺点已经让父母心烦气躁了?
有没有随口贬低孩子,在孩子不如父母意的时候?
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也是孩子能否自动自发追求成功的关键。
课本有趣吗?考试好玩吗?读书很轻松吗?
为什么有的孩子愿意克制自己的玩心,去完成自己该有的责任,
有的却不行?
如果您想达到的效果是孩子爱上阅读,
那没问题。
当然可以去图书馆借书,那可是一个让人心灵平静的地方。
当然书也不一定要放在家里收藏。
多少家庭买了大堆的书,孩子却碰也不碰。
但是我一直反复地、从不同角度地想要提醒爱孩子的父母们?
您的家庭有预算买书吗?
我的苦口婆心在《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书里已有专文。不再赘述。
您身边有多少有能力买书的父母?但是却没有概念要去买书给孩子。
真的没钱也罢,但明明有钱的却不知道要买书给孩子,
真是为国家的未来觉得可惜啊!
家境优渥的好友直言告诉我:
今天要不是遇上我的「啰嗦」,
她很怀疑自己,会有习惯花钱买书给孩孩子吗?
这几天在看吴祥辉的《芬兰惊艳》,
看看人家,看看自己,我相信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我几乎不埋怨大环境的,家庭教育才是教养孩子最重要的地方。
我们又不是生在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那真的是努力可能也没用的地方啊。
照顾父亲的外劳,一辈子都在外国帮佣,坚强养大七个孩子,而且个个大学毕业。
但是坚持了三年的妈妈,最后还是忍痛让儿子出国做工人。
* * *
回台湾的一个月期间,
我和孩子最常去的地方是哪里?
书店。
家里不是很多书了吗?
但是孩子会长大的,
书本的数量不是也一样要长大吗?
「我们再去图书馆借就好?」听到孩子的哭声,配乐是一旁父亲的好言相劝。
大约五岁年纪的小女生,手握着一本绘本不肯放下,在平静的书店里。
只要瞄上一眼就知道,这个家庭有没有预算买一本书给孩子。
「一本书就只有几个字?」「我们星期六就去图书馆借,一次可以借好多好多本呢!」可见这位是个很有概念的好爸爸。
小女孩还在做最后的挣扎,最后很懂事的没再哭闹了。
沮丧、但又无可奈何的将书放下。
而我,就像是一个随时准备偷拍的狗仔队,从头到尾,都在偷瞄这一家人。
最后,甚至很想冲上前去,说:大爷,买一本给她吧。
当小女孩放下书本的那一剎那,我的眼前景象突然都变成了慢动作:
当孩子还未被上帝派到每个家庭时,当孩子刚被上帝创造出来的时候——
上帝对每个孩子的设定,都是爱玩具也爱书本的。
书本和玩具——
在最原始的当初,在孩子心里,都有着相同的地位。
可是,当小女孩放下手中那个依依不舍的东西时,
父母其实是间接告诉孩子:书本不是那么非要不可的东西。
隔天,我们三人换到全台湾最大的书店,
唉呀,我的天啊,同样的场景又出现了——
这次的孩子更小,三岁不到的可爱小人,站在矮矮的平台前,
手里握着一本,「可不可以买了让我带回家?」。
只可惜,结果都是一样。
他很有气质的小声哭着要买,
「在书店里看就好。」父母已经威胁地独自走向门口。
这时,连狗仔队都差点掉下眼泪来了。
可惜啊,父母总是让机会从自己手中溜中而不自觉。
有能力来到这个地方的父母,
打死我也不相信没有钱买一本书。
千万不要告诉我,那些都是爱书的父母,只是凑巧那天不买。
问店员最清楚:这样的戏码上演的频率有多高?
也不要猜想:父母是不要让吵闹的孩子得逞。
根本的问题在于:父母对买书这件事的心态。
我这样说,看看可否转变父母的想法:
就当书本是一个玩具好了。
当玩具变成两百多元(台币)的时候,您是不是随便就出手了呢?
两百多元(台币)的玩具,还可能传家,天底下那有这等好事啊。
让孩子保有他自己钟爱的书本,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吗?
玩具可以不要随便出手,
不能买的时候,五块钱的都不要随便说「好」。
书本呢?
买对了,那可是孩子一辈子的机会啊。http://s4/middle/62c9021cha3dcaaa30fc3&690
很多年前我就知道,整理书架是给孩子机会看书。
屡试不爽,每次都是以这种「这些书好久不见了」的结局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