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暨大播音
暨大播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1
  • 关注人气: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暨大学子齐越节有感——迟芳思

(2011-12-10 18:19:30)
标签:

齐越节

暨南大学

播音主持

杂谈

北京比赛心得体会

09播音 迟芳思

朗诵作品《百年情书》

 

这次去北京,真的是不虚此行,感觉补回了前两年的专业课。在去北京的旅途上,两位专业老师就不停的辅导我们即将拿去比赛的作品,甚至帮我们校正字音,口型,表情等等,非常细致。

    到了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就去参加复赛的彩排,虽然大部分选手没有拿出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但是简单的从他们的语言面貌以及形态上,就能判断的出,哪些选手是来自播音专业较好的学校。因此,学生的整体素质,外表体态,语言面貌,精神状态,这些外在其实并不应该被忽视,如果在比赛过程中,不能给评委一个良好的外在印象,对于比赛的结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形体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这次比赛我做出了一下心得总结:

(一)语音面貌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第一,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这次比赛当中我发现,不管是什么级别的院校,这些学生的语言面貌都非常好,很少出现在朗诵中出现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在比赛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可以说这种错误是无法弥补,是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能挽回的。

第二,对发声方法的训练尤为重要,此次比赛,发现获得一等奖的作品《秋瑾》中的所有朗诵者,每个人的声音都非常圆润饱满,虽然有先天条件,但也听得出他们在语音这一块的训练是非常深入的。因此,坚持每天练声,训练声音的圆润饱满,吐字如珠也是可以说是最基本的。

第三,朗诵,是一门艺术,因此,对语言面貌的要求是是最高的,在这次比赛中,发现很多朗诵者的声音条件,吐字发声都能达到很高的标准,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声音发“白”,也就是朗诵者不知其意,只是在表演,这样的朗诵可以说不算是真正的朗诵。朗诵一定要处理好句子,表达出意思,不要字化。诗词不仅是说概念,要形象化的表达。

(二)对作品的理解尤为重要

在此次比赛中,我们听到了100多个作品,涉及到各个方面,朗诵稿件五花八门,但是发现很多朗诵者并不能真正领会其意义,只是在单纯的表演,以为声音大,就是激昂,认为哭就是要感动和悲情,其实这是对朗诵稿件最肤浅的一种表达,可以说是对朗诵稿件的一种亵渎。因此,朗诵者在选择好朗诵稿件之后,一定要深入挖掘稿件背后的故事,领悟其时间、背景、环境、人物心理等等各个方面,越详细越好,但朗诵不是去成为稿件中的人,如果成为了稿件中的人再去朗诵,其实是一种表演。朗诵,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表达情感。因此,这也是现代大学生朗诵的一个误区。也是我们在这次朗诵比赛中发现的一大问题,朗诵稿件多为对影视作品片段的改变,朗诵者几乎在演绎人物,这也是一位老师说的,这届比赛,样态多,人物多,情节故事,声光电、动作表情尤为丰富,选择的稿件也多是情节曲折矛盾突出,重点却放在了服装,以戏剧表演的方式来掩饰语言功力的不足。因此,朗诵者对稿件的理解和诠释是朗诵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正是考验朗诵者内涵以及理解能力的一大标准。

(三)选择稿件是窍门

选择好的稿件是朗诵比赛取得好的名次的一大窍门,也是一大捷径。

其实选择稿件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如果把比赛看做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稿件的选择就是需要像刚刚说的那一类:情节曲折的,有一至两个非常感人的点,评委没有听过的,易懂、易表达的故事。这一类的稿件一般不需要太强的语言功力,就能事半功倍,这也是本届齐越节取得较好成绩的朗诵作品稿件的选择方式。

但曾经有人总结过,这七届朗诵比赛进入决赛的稿件,只有16部经典作品,1部古典作品,10部原创作品,16部电影、话剧改编的作品,且以人物对话为主。这种,缺少经典文章进入决赛的朗诵,其实并不是学生对古典作品或经典作品不感兴趣。有人问过负责复赛打分的评委老师,老师们认为,年轻人不理解这样的作品,也无法驾驭这样的作品,跟那些原创的,经过改编的作品相比较,学生们更容易掌握这样的朗诵稿件。

其实这种状况很令人担忧,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得不到老师的鼓励,而学生们平时接触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机会本身就少,现在老师所引导的方向却是这些现代作品,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过眼云烟,没有意义,这样的作品只能让学生一下子抓住评委们的眼球,给出高分,没有任何更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是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当然后者的诱惑力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远远大于前者。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两者如何平衡,也是我们在选择稿件,和平时训练以及接触的时候所应该好好思考的。

(四)较强的舞台表现力更能感染人

虽然朗诵不是表演,但是朗诵也是需要对稿件进行形象化的表达,因此,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可以更好的感染听众,并不能死气沉沉的站着,一动不动,这样的朗诵毫无感染力,平时注重舞台表现力的训练,也是我们这个专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朗诵,及时是作为一个节目的主持人,如果在舞台上有表现力,也会深得观众的心。但是我们却恰恰淡化了这一方面的训练。收放自如,才是一种功利的表现。

(五)简洁、大方的服装能为朗诵锦上添花

在复赛中,我们看到很多朗诵者的服装,虽然是琳琅满目,但是我总结出一个经验,朗诵不是表演,并不是你的稿件是什么时代,其中有什么人物你就要去穿无限贴近他的服装,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演绎的是文天祥,两位朗诵者穿了两件只有在话剧或者影视作品中才会出现的古代服装,这也说明两位朗诵者混淆了朗诵与表演的概念。朗诵的服装应该是简洁、大方,为作品服务,为舞台服务,并不应穿着像一个演员,这就完全颠覆的朗诵的定义。因此,简洁、大方的服装能为朗诵锦上添花。

 以上就是我这次北京之旅的一些心得体会,虽然只是10天左右的时间,却让我看到了全国朗诵的形式,了解了与我们同专业的学生们的水平,也了解了自己的水平,知道了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以及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希望明年我可以通过努力,再次得到参加这样全国性比赛的机会,同时我也会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强!

http://www.cuctv.com/video/player_7uzV0HpP8SA.html(参赛视频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