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注意到孩子有个习惯,我坐电脑前的时候,他经常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屁股拱在我身上,还蹭来蹭去的,看狮子大王的时候经常把我拉过来和他一起看,坐在我怀里。那天不经意间跟他妈妈聊起这个话题,引出了这个题目。孩子最近还喜欢和我们玩“打架”,经常是在床上开练,
我把他“放倒”或者我假装被推翻,也许孩子还真的是通过这些感受“肌肤之亲”。
现在想起来,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孩子没有一天离开过妈妈,只有一天,就是刚出生那会,因为幼儿黄疸而留在医院里治疗了一晚上,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后来听大人们说才知道,这种黄疸不用治疗就能自己好的,那会是不懂啊。李开复说他十二岁以前没有一天离开过妈妈,看来我们是赶不上人家了哦。
孩子吃母乳吃到了2岁半,应该说是跟她妈妈没少“亲热”哦,我记忆深刻的是,孩子经常是光着身子爬在他妈妈的肚肚上腻歪,那个甜,经常是不摸就睡不着觉,就是现在,还是经常要去“体验”一番,晚上倒是能自己睡了,很安静,我们给他四点一线(脸、手、屁屁、脚丫)的洗完后放在被窝里人家就自然的“哄”我们出来,只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总要和他妈妈再“缠绵”一番,如果我们俩大人靠的很近,人家就拱过来钻在中间。
最近写了几篇家庭“感统训练”的文章,那天也是出于好奇,在淘宝网上搜索一下感统训练器材、感统训练玩具,好家伙,这一搜才发现,名堂真多啊,器材五花八门,功用也是各尽其能,后来我们就拿那个按摩球说事了,笑言,孩子小时候妈妈的肚肚就是最好的按摩工具哦。
应该说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体验了最深切的“肌肤之亲”,只是遗憾的是流行的剖腹产人为的完全打断了这一过程,最近有人说剖腹产导致家长们要为孩子进行“感统训练”而二次买单,看来是不无道理啊。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哪一刻妈妈、爸爸与孩子的接触不能说是一种感统呢?
母乳喂养。每个人都能想见,喂奶的时候,宝宝和妈妈是如何的亲近,孩子把奶头含在嘴里是如何的得意,有时候还含一个捏一个,小腿还乱踹,何其的放松、享受。妈妈搂着孩子可以用温暖的手掌在孩子身上抚慰,比如屁屁、后背。你说这给宝宝带来什么感觉呢?温暖,安全,温馨?一切天使般的字眼都不为过吧。虽然宝宝那么小还谈不上什么“感统训练”,但宝宝在这一过程中味觉、触觉、平衡上的通体的愉悦是只有妈妈的亲身才能给予的。

多抱抱孩子。有人说,孩子生病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一片药,而是妈妈的一份暖暖的拥抱。尤其对婴儿来说,妈妈、爸爸的拥抱最能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舒适、安静。我还记得孩子小时候没入睡,我抱在怀里给他唱《说句心里话》,就一遍一遍的来,妈妈说孩子很喜欢浓厚的男低音,呵呵,这我倒是不知道,不过确实有孩子在我怀里伴着我的歌声安然入睡的时候,我也唱过瘾了,舒心呢。我记得孩子刚会说话那会,老喜欢让妈妈抱,不愿意让我抱,但是有一个时间他是让我抱的,就是过马路的时候,我一伸手说,“来,爸爸抱。”小家伙就很高兴的伸出双手让我抱着过马路,大概是觉得这是在外面还是爸爸抱着安全哦。小孩子真是有灵性啊,他的有些判断,虽然自己还说不出来,但大人足以领会宝宝的心意。

宝宝再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对“肌肤之亲”有了力度上的要求,“打架”我把他“摁倒”的时候他会要求我压下去,使劲,再使劲,呵呵,哪敢呢,稍微让他体会下重量就行了哦。有一段时间她妈妈买回了一个瑜伽垫,买了一本瑜伽书,这俩人就照着书做起了母子瑜伽,他们娘俩配合的还真不错,孩子也乐在其中,两个身体摽在一起挺像模像样的,后来孩子在床上就教我怎么和他一起玩那些瑜伽动作,我这老爹,有些动作整的很费劲呢,搞得孩子经常把我“PASS”过去让他妈妈来。

或许可以说,孩子首先是从妈妈、爸爸那里学会怎么和异性相处、接触,爸爸妈妈要尽量多的和孩子在一起,如果孩子在童年错过了这种“亲密”,也许就一生的错过了、忽略了。“肌肤之亲”是对孩子最天然、绿色的滋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