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祆神楼的过去

(2014-09-21 23:13:09)
标签:

文化

解读祆神楼的过去

                    □ 岳 

祆神楼全国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区顺城关正街东面,集合了门楼、乐楼与过街楼于一体的楼阁式建筑,是三结义庙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北为三结义庙正殿和献殿。据考证,祆神楼初建于北宋,明嘉靖十一年(1532)祆神毁,万历年间[1]介休知县王宗正主持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七年(1668)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祆神楼。现存的祆神楼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此,祆神楼从建造到重建的过程,充满了历史的魅力感和沧桑感。

一、楼名多而趣

在历史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同一城市或者同一河流、山川有多种名称,但对于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叫法就会令人稀奇了。介休祆神楼就是一座有着多种独特含义名称的古建筑。

第一种,玄神楼说。此说流传最广。至今当地百姓仍采用这一称呼。依据介休方言来考察,“祆”与“玄”同音,都读xian,因此俚语俗传于民间,变化就比较缓慢,当地有玄神楼巷可考。

第二种,元神楼说。此说见于清乾隆本《介休县志》卷之三《坛庙》中记载:三结义庙,在东关之文潞公祠之右,旧为元神庙,万历年间知县王宗正改建。 “元神庙”的说法表明了玄神楼也被称作“元神楼”。那么,玄神楼更改名称的原因是古代的避讳制度所致,为了避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之讳称为元神楼(庙)。此说法现在很少使用。

第三种,妖神楼说。此说神话色彩浓厚,引人兴趣。

清康熙本《介休县志》中有祆神楼“俗传旧为妖神庙”的说法。现存的康熙年间的《重建三结义庙碑记》记载有,介邑之东关,有三结义庙,其初非三结义庙也,盖宋文潞公特为祆神建耳。其规制之壮丽,气象之峥嵘,称一方观焉。再当年缔造之意,见于《平妖传》中者,固非无因,然以之享一方之血食,受万年之香火,不侈且诬乎?第以先贤所建,未敢轻议变置,故久而相安相忘也。……。碑文所写宋代文潞公建造的祆神庙与《平妖传》有关联。文潞公即宋代(真、仁、英、神)四朝的宰相文彦博,“汾州介休人”[2],他为什么要修建祆神庙?保留至今的宋代文献典籍没有记载文潞公建庙之事,修建原因就更不得而知。而在清乾隆本《介休县志》卷一四《杂志》中记载:祆神庙,相传文潞公未第时,祆狐现行,曰:“公日后必大贵,原朝夕供洒扫。”未几潜踪。及征贝州王则,复现形助战,赖以奏凯。公感其义,建庙祀之,榜曰:“元神庙”。这段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字涉及到文潞公为何修祆神楼。同样地在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所著的《平妖传》中也提到此事,但这是一部充满着神魔色彩的小说。因此,妖神楼的说法赋予此楼一层神秘感,也给后人增添无穷的想象空间。

第四种,祆神楼说。“祆”读xian。在《宋史记事本末》卷三十二《贝州卒王则》中提到文彦博平息王则,而没有提文潞公建庙一事。但在康熙年间的《重修三结义庙碑记》中记载,介邑之东关,有三结义庙,其初非三结义庙也,盖文潞公特为祆神建耳。对于文潞公为何要建造祆神庙却没有丝毫文字资料可考。

《重修三结义庙碑记》中还提到,明嘉靖年间官方进行“毁淫祠”运动,介休知县王宗正为保护祆神庙,将其改建为三结义庙,其中许多壁画被改为刘、关、张三结义的内容,这为后来学者研究考证此建筑的来历造成了困难。

从“未刊的清光绪间邑人李敦愚编纂之《介休县志》,李敦愚指出‘yao’字乃‘祆’字之讹,并以玄、祆同音,遂认为玄神为祆神,即波斯火祆之神。”[3]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姜伯勤先生运用图像学方法对介休祆神楼与祆教进行了研究,考证出介休祆神楼的某些楼体建筑饰物具有西亚的祆教遗风。因此,祆神楼的说法是众多名称当中最真实和最有历史文化价值意义的。然而,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文潞公为何要建祆神楼呢?使我们产生了许多的历史思考。

二、祆神楼与祆教

祆神楼平面呈“凸”字型,整个楼体重檐四层,下层空敞,中层用平座加栏杆,屋顶还有琉璃饰件,[4]使用苍青、鹅黄与翠绿三色组成了各种图案。祆神庙正殿发现除了龙、象、如意等装饰之外,有些木雕图案是汉文化建筑少有的。在祆神楼北面顶层檐下橼口和祆神庙南面檐下橼口对称分布的四尊牛头雕像以及分布在牛头橼口造型正下方的乐楼庑顶檐下橼口处,东西各一酷似骆驼的雕像。[5]虽然我们熟悉这些动物,但把他们供奉到神庙中,在传统建筑雕刻中,似乎没有出现过牛和骆驼这样的动物雕像。那么,祆神庙上的这些雕像意味着什么呢?

“在伊朗称为扎姆谢德金銮殿的波斯波利斯,大门以及巨石上雕刻飞牛的残迹还留着,还有在正殿上的柱子高达十八至二十米”。 [6]外域伊朗境内的古建筑上出现了飞牛雕刻,它源自于对古波斯的锁罗亚斯德教的信仰。该宗教的最高神是阿胡拉·马兹达,教徒崇拜火以显示虔诚。公元3世纪萨珊王朝确立为国教,编纂了经典著作《阿维斯塔》,其中提到胜利之神的化身如:骆驼、角牛、狮子等。那么他们是如何传到中原地区呢?

信仰该宗教的中亚胡人,如粟特人,经过丝绸之路达到了中原和南方,承担着贸易往来和艺术交流,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隋唐和两宋时期规模扩大,明代衰落消失。由于隋唐和两宋时期的宗教宽容政策,祆教作为锁罗亚斯德的中国版本,得以在中原和南方生根发展。

“介休位于山西省晋中地区,是连接长安、河东道与并州的重要据点,所以从地缘关系上讲介休在唐宋时期聚集着大量粟特祆教徒”。[7]宋代政府把祆教纳入了官方的祭祀行列,而且祆教中独特的胜利之神信仰也为祆教的合法性提供了可能。宋代政府长期与多个政权对峙,国家安全压力巨大,“除了朝拜神力无边的泰山东岳大帝和有剪恶除凶、护国安邦职能的城隍庙之外格外青睐专司于胜利的韦雷特拉格纳以及他的化身——飞牛和骆驼。希望能在战争中向当年波斯帝国一样所向无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韦雷特拉格纳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专司征战的天神形象。”[8]因此,介休祆神庙(楼)建造在宋代就符合历史发展的轨迹。然而,在宋代以后的史书典籍中却很少见到祆教的记载。

三、祆神楼的风波

《重修三结义碑记》中记载,大明嘉靖壬辰岁,廷敕天下概毁淫祠。“淫祠”即不合法的民众祀神信仰的场所。明代初立,明太祖就下令整顿国家的祭祀政策,并且对于不合法的祭祀给予处置。尤其在明代弘治到万历前期是毁淫祠的高峰。[9]虽然在宋代,介休祆神庙被作为官方许可的祭祀场所而存在,但到了明代却被作为淫祠来毁掉。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祆神庙的存在起到重要作用。

各地地方官吏毁淫祠的做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毁掉后改建为社学,立师设教;另一类是毁掉后供奉乡贤名宦或供奉正神如文昌、关帝等。

《重修三结义庙碑记》记载:惟时邑侯王公[10]奋然曰:“祆神之庙,胡为乎来哉?稽其名号,固经典所未闻,核其功烈,亦祀典所不载,今日淫祠之毁,其在斯乎!其在斯乎!然除邪神,必须崇正神,而后可以弹压魅魃,抑人谄渎之心,作人刚大之气,因思天地间忠廉节义耿耿不磨,熟(孰)有如桃园兄弟,千古为昭者哉?于是遂以汉昭烈帝、关圣帝君、英烈王像王(正)殿,而武侯诸贤配享东西两廊中,因颜其额曰:三结义庙。此始而为祆神庙,更而为三结义庙也。

知县王宗正利用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节义来重塑祆神庙中的异教崇拜色彩,把原来的主神更换为刘备、关羽和张飞,使得此庙香火不断。虽在清初毁于火灾,但经过当地官吏和士绅百姓的努力,于康熙年间重建三结义庙,祆神楼也于乾隆年间重建,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为今人瞻仰和研究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四、结语

祆教作为宗教信仰,早已经消逝于中国大地,但是具有祆教风格的祆神楼却在断断续续地保护中幸存下来,重新焕发光彩,对后人来说,不仅具有建筑学意义,而且具有更深的宗教学价值。

[1]此处经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张颔先生教示后为嘉靖年间而非万历年间,转引自常玲梅,从山西介休祆神楼的变迁看东传祆教的衰亡,台湾历史月刊,2008年第247期八月号,第16-23页。

 

[2] 《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文彦博本姓敬,五代时期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而取敬之反文旁改姓文,后汉高祖刘知远时又复其旧氏文彥博原姓敬,至北宋避翼祖赵敬(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庙讳又改为“文”。文彦博的谥号是文潞公。

[3] 段青兰,介休祆神楼名何其多?绵山文艺。

[4] 孔繁成 .玄神楼和三结义庙 .关于元神楼的传说 .介休文史资料[J] .3辑,1991年。

[5] 万毅.中外关系史.中外关系史·新问题与新史料·西域祆教三联神崇拜与山西介休祆神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6] [米··伊凡夫.伊朗史[M].李希沁、孙伟、汪德全.北京:三联书,1973年

[7] 常玲梅,从山西介休祆神楼的变迁看东传祆教的衰亡,台湾历史月刊,2008年第247期八月号,第16-23页。

[8] 同上。

[9] 赵献海,明代毁“淫祠”现象浅析,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1期,第28-33页。

[10] “王公”是明代介休知县王宗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