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科研立项申请表

(2013-05-08 15:49:29)
标签:

教育

分类: 科研课题

附件二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发展研究会立项课题

      

 

                                

 

       重点项目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论文                  

 

课 题 负责 人     于天宇                 

 

负责人所在单位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2011.3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发展研究会印制

二○○八年十月

 

 

 

 

      

 

1.“课题编号”栏不填;

2.“项目类别”栏填“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

3.“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的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1人;

4.“课题组成员”栏所填人员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

 

 

 

 

 

 

 

 

 

 

 

 

 

 

 

 

 

一、基本情况表

课题名称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主题词

学困生  成因  特点  转化策略

负责人姓名

于天宇

性别

出生年月

1980.1.21

行政职务

教师

专业职务

小一

研究专长

经验总结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E-mail

taxuexunmei99521@163.com

工作单位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13796723395

通讯地址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宅电

50708018

其他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

专长

工作单位

徐欢欢

83.11.3

小一

课堂教学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小学

 

83.9.27

小一

课堂教学

哈尔滨市木兰县民主小学

吕双愉

80.9.27

小一

课堂教学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国中心小学

蒋晓明

80.10.16

小一

课堂教学

哈尔滨市木兰县新民中心小学

王淑娟

72.4.27

小高

课堂教学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王文光

78.9.29

小高

课堂教学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王叆萍

78.7.6

小高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张立君

72.11.7

小高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郭东伟

83.6.18

小一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于淑梅

81.11.8

小一

经验总结

哈尔滨市木兰县吉兴中心小学

王沙沙

81.8.9

小高

经验总结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81.4.3

小一

经验总结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79.1.3

小高

经验总结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左广宽

82.2.3

小一

经验总结

哈尔滨市木兰县向阳小学

左殿双

71.10.2

小高

经验总结

哈尔滨市木兰县吉兴中心小学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必填):

(请按下面3部分逐项论述,合计字数不超过3000

1、本选题的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2、本选题在我省目前研究的现状;

3、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

4、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困生”就是相对于好生而言的。顾名思义,说白了无非是他们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学习成绩差一点。但是,他们之所以差,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时如此的,追根究底,是由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管理较少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千方百计、肯下功夫、循循善诱、锲而不舍,在生活上、学习上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通过教师细心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把学困生转化成好学生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使“学困生”在生活和学习上从新找到自信,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此我们申报了这个研究题目。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运用唯物辩正法和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特点,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学困生”达到最优的发展。换言之,研究不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在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借助于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求得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1
、阐述小学“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和特点;
    2
、通过调查研究设计一套较系统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
    3
、使“学困生”开心的生活,快乐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学校里每一个学困生爱生活、爱学习,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在国内外及我省目前研究的现状:

“学困生”一直是一线教师,甚至是所有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对象。在国内外都有研究。在新思考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论坛20051215UC主题:突出“关爱学困生!”的口号;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贺卫红著《学困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21期蒋美丰著《应特别关爱学困生》。黑龙江省也有相应的课题研究。五大连池市和平镇中心学校著有《乡镇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职业技师学校“十一五”期间省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主要包括: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学困生”的特点。

3)“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4)“学困生”转化的心得体会。

5)撰写有关“学困生”研究报告和论文。

2、主要观点:

寻找出一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培养学困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子,摸索出“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心方法、新策略。

3、课题研究的创新和突破之处:

创新与突破之处:用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使“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把他们领进愉悦的学习殿堂和快乐的生活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上、生活上的强者;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关爱,充满阳光,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五、课题研究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是一个较复杂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对比法。从调查研究开始,摸清我校 “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探究研究,寻找相应的方法和对策,争取通过五年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转化“学困生”的成功之路和有效途径。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我校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我校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观察和测试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4、个案分析法。把我校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5、行动研究法。根据调查发现,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课题实验课来进行实践,然后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经验和方法,最后根据研究整理出本课题的结论。逐步转化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6、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年限和步骤:

1、课题研究年限: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年限为20113----20163月,5年完成。

2、研究过程分三个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13----20123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

具体任务: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理论准备。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课题实施阶段(20123----20153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具体任务:

1)、20123月—20133月,课题组成员按学科、分阶段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调查和分析,依据对“学困生”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刻、准确地观察了解,访查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和特点,然后建立“学困生”个案情况登记表。拿出初步的转化方案。

2)、20133月—20143月,进行前、后测,主要完成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3)、2014年月—20153月,完成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减少或避免“学困生”出现的对比研究。完成由于非学校教育因素造成学困生出现的转化对策的实践研究。

3)、全面总结阶段(20153----20163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七、预期研究成果报告或论文名称

1、《“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2、《“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3、《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特点及类型》

4、《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5、《学困生转化的心得体会》

6、《“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7、《“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八、完成科研课题的优势和保障:

完成科研课题的优势和保障:

1、信息优势:我校宽带网运转多年,多数老师能熟练获取网络信息,校内拥有畅通的局域网,便于资源共享,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2、人员优势:我校拥有一支业务素质好,敬业爱岗的教职工队伍。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具有年龄搭配合理、精力旺盛、业务扎实、科研能力强等特点。

3、物质优势:我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舍得投入,校内设施较为完善,可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各项后勤保障。

 

 

 

 

 

 

 

 

 

三、    完成本选题的基础条件

 

1、仅限填写课题申请人本人近年来已有相关成果。请注明本人角色、发表(出版)时间、报刊名称、题目、全文字数;

2、仅限填写课题申请人本人近年来承担并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请注明本人角色、项目编号、立项年度、委托部门、课题名称、获奖情况;

3、主要参考文献。

 

本人参与刘淑清主任“县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般课题:《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于2010.12结题。

先后于2009.9撰写的论文《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经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功能拓展的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二等奖。

2009.12撰写的论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组织的2009年“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0.9撰写的《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经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功能拓展的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二等奖。

2010.11撰写的《利用校本资源上好美术课》经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功能拓展的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二等奖。

2011.6撰写的论文《兴趣是学习美术最好的老师》荣获木兰县教育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一等奖。

 

四、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申报

 

 

 

 

 

 

                                                    (单 位 盖 章)

木兰县建设小学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五、课题发布单位意见

 

 

 

 

 

 

 

 

 

 

                                                   

(单 位 盖 章)

 

                                          二○ 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