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科研立项申请表
(2013-05-08 15:49: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科研课题 |
附件二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发展研究会立项课题
申
课
项
课
成
课 题 负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发展研究会印制
二○○八年十月
填
1.“课题编号”栏不填;
2.“项目类别”栏填“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
3.“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的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1人;
4.“课题组成员”栏所填人员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
一、基本情况表
课题名称 |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
||||||||
主题词 |
学困生 |
||||||||
负责人姓名 |
于天宇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0.1.21 |
||||
行政职务 |
教师 |
专业职务 |
小一 |
研究专长 |
经验总结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
taxuexunmei99521@163.com |
||||
工作单位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联系电话 |
办公电话 |
|
|||||
移动电话 |
13796723395 |
||||||||
通讯地址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宅电 |
50708018 |
||||||
其他 |
|
||||||||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 专长 |
工作单位 |
|||
徐欢欢 |
女 |
83.11.3 |
小一 |
课堂教学 |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小学 |
||||
高 |
女 |
83.9.27 |
小一 |
课堂教学 |
哈尔滨市木兰县民主小学 |
||||
吕双愉 |
女 |
80.9.27 |
小一 |
课堂教学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国中心小学 |
||||
蒋晓明 |
男 |
80.10.16 |
小一 |
课堂教学 |
哈尔滨市木兰县新民中心小学 |
||||
王淑娟 |
女 |
72.4.27 |
小高 |
课堂教学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王文光 |
女 |
78.9.29 |
小高 |
课堂教学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王叆萍 |
男 |
78.7.6 |
小高 |
调查研究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张立君 |
男 |
72.11.7 |
小高 |
调查研究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郭东伟 |
男 |
83.6.18 |
小一 |
调查研究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于淑梅 |
女 |
81.11.8 |
小一 |
经验总结 |
哈尔滨市木兰县吉兴中心小学 |
||||
王沙沙 |
女 |
81.8.9 |
小高 |
经验总结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李 |
女 |
81.4.3 |
小一 |
经验总结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田 |
男 |
79.1.3 |
小高 |
经验总结 |
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
||||
左广宽 |
男 |
82.2.3 |
小一 |
经验总结 |
哈尔滨市木兰县向阳小学 |
||||
左殿双 |
男 |
71.10.2 |
小高 |
经验总结 |
哈尔滨市木兰县吉兴中心小学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必填):
(请按下面3部分逐项论述,合计字数不超过3000) 1、本选题的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2、本选题在我省目前研究的现状; 3、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 4、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困生”就是相对于好生而言的。顾名思义,说白了无非是他们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学习成绩差一点。但是,他们之所以差,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时如此的,追根究底,是由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管理较少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千方百计、肯下功夫、循循善诱、锲而不舍,在生活上、学习上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通过教师细心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把学困生转化成好学生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使“学困生”在生活和学习上从新找到自信,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此我们申报了这个研究题目。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运用唯物辩正法和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特点,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学困生”达到最优的发展。换言之,研究不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在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借助于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求得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学校里每一个学困生爱生活、爱学习,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在国内外及我省目前研究的现状: “学困生”一直是一线教师,甚至是所有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对象。在国内外都有研究。在新思考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论坛2005年12月15日UC主题:突出“关爱学困生!”的口号;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贺卫红著《学困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21期蒋美丰著《应特别关爱学困生》。黑龙江省也有相应的课题研究。五大连池市和平镇中心学校著有《乡镇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职业技师学校“十一五”期间省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主要包括: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学困生”的特点。 (3)“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4)“学困生”转化的心得体会。 (5)撰写有关“学困生”研究报告和论文。 2、主要观点: 寻找出一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培养学困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子,摸索出“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心方法、新策略。 3、课题研究的创新和突破之处: 创新与突破之处:用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使“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把他们领进愉悦的学习殿堂和快乐的生活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上、生活上的强者;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关爱,充满阳光,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五、课题研究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是一个较复杂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对比法。从调查研究开始,摸清我校 “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探究研究,寻找相应的方法和对策,争取通过五年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转化“学困生”的成功之路和有效途径。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我校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我校“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观察和测试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4、个案分析法。把我校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5、行动研究法。根据调查发现,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课题实验课来进行实践,然后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经验和方法,最后根据研究整理出本课题的结论。逐步转化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6、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年限和步骤: 1、课题研究年限: “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年限为2011年3月----2016年3月,5年完成。 2、研究过程分三个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3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 具体任务: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理论准备。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5年3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具体任务: (1)、2012年3月—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按学科、分阶段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调查和分析,依据对“学困生”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刻、准确地观察了解,访查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和特点,然后建立“学困生”个案情况登记表。拿出初步的转化方案。 (2)、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行前、后测,主要完成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3)、2014年月—2015年3月,完成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减少或避免“学困生”出现的对比研究。完成由于非学校教育因素造成学困生出现的转化对策的实践研究。 3)、全面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6年3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七、预期研究成果报告或论文名称: 1、《“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2、《“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3、《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特点及类型》 4、《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5、《学困生转化的心得体会》 6、《“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7、《“小学‘学困生’成因、特点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八、完成科研课题的优势和保障: 完成科研课题的优势和保障: 1、信息优势:我校宽带网运转多年,多数老师能熟练获取网络信息,校内拥有畅通的局域网,便于资源共享,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2、人员优势:我校拥有一支业务素质好,敬业爱岗的教职工队伍。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具有年龄搭配合理、精力旺盛、业务扎实、科研能力强等特点。 3、物质优势:我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舍得投入,校内设施较为完善,可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各项后勤保障。
|
三、
1、仅限填写课题申请人本人近年来已有相关成果。请注明本人角色、发表(出版)时间、报刊名称、题目、全文字数; 2、仅限填写课题申请人本人近年来承担并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请注明本人角色、项目编号、立项年度、委托部门、课题名称、获奖情况; 3、主要参考文献。
本人参与刘淑清主任“县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般课题:《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于2010.12结题。 先后于2009.9撰写的论文《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经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功能拓展的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二等奖。 2009.12撰写的论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组织的2009年“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于2010.9撰写的《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经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功能拓展的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二等奖。 于2010.11撰写的《利用校本资源上好美术课》经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功能拓展的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二等奖。 于2011.6撰写的论文《兴趣是学习美术最好的老师》荣获木兰县教育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一等奖。 |
四、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申报
木兰县建设小学
|
五、课题发布单位意见
(单 位 盖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