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小学
于天宇
《古诗配画》简介
1、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教研活动,献课一节。


《古诗配画》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内容,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我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是我国古代诗歌特有的传统。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
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
诗配画属于命题创作画,它是美术创作教学中较之添画和记忆画要求较高的绘画形式。
诗配画,诗解画意,画添诗情,既可使诗中有画,又可使画中有诗。诗配画是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意境的一种特殊形式。
诗配画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1、理解诗歌的立意,认识理解诗歌表达的诗意、诗境。
2、构思:确定诗歌意境与绘画形象互补、融合的想象意境的腹稿。
3、构图:画全面安排画面和塑造形象的草图。
4、制作:具体执笔、着色完成。
其中理解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诗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如本课中作品有国画写意画、工笔画等表现形式。小学生可用线描、水彩着色加勾线等形式,有基础的学生可采用国画写意的表现形式。
学生在绘制视觉形象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人物动态画法参考、调色等技法的指导。勿以成人思维修改学生作业。尽量让学生发挥天真稚气的心理活动和富于幻想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创作绘画。
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结构图、色彩、明暗、空间、形体、线条等。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背诵多首古诗,对古诗的内容及表现的意境已经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学生们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他们有着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学习《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3、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按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古诗配画》教案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队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要求: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配画(也可临摹自己喜欢的诗意画),要求能以绘画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通过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构图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佳效果。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纸、笔、颜色。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猜谜引入新课:
师:可爱的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都猜谜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看看谁最聪明,能根据图片的内容猜出古诗名并背诵出古诗内容?
师出示课件图片(《咏鹅》《游子吟》)
生:……
师:你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古诗名及内容呢?
生:因为画面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古诗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并完成这样一幅漂亮的画面好吗?
生:好!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师粘贴课题)
三、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
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的诗名,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件出示“小池”两个字。)
师:老师要看一下,那一个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如果老师让你给《小池》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小池》,并出示古诗大意。
(1)、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眼:泉的出水口。无声:没有声音。惜:爱惜。细流:细细的水流。
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2)、树荫照水爱晴柔。----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池》这首古诗的诗意,(师出示后两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果现在老师让你给古诗的后两句配上一幅画的话,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关键,最重要?
生: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图片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师出示欣赏图片要求)
要求:(1)、注意观察荷花各部分的形状;
(2)、注意观察蜻蜓身体的各部分形状。
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
4、传授荷花蜻蜓的绘画方法:
师:我们刚刚欣赏了漂亮的荷花和蜻蜓图片。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荷花的各部分形状呢?
(1)、师:近处、远处的荷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2)、师:全开、半开、没有开的花骨朵分别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3)、师:花茎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4)、师:你了解蜻蜓吗?给大家介绍一下?蜻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讲解,最后在黑板上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5、教师范作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欣赏教师古诗《小池》配画范作。
四、活动内容:
师: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大意,也欣赏了精美漂亮的图片,还了解到了荷花各部分的形状和蜻蜓身体各部分的形状。下面我们看一下作业内容吧!
师出示课件“活动内容”指名学生读。
1、活动内容:为古诗《小池》的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配一幅漂亮的画。
2、活动要求:
(1)、把荷花和蜻蜓的形象画准确;
(2)、注意物品形象的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3)、构图要饱满,最好有颜色,达到最佳效果。
3、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制作:描绘、着色、完成。
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绘画较弱的学生。
五、佳作讲评:
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作业也很漂亮!
六、总结: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画中有诗,画中有情”它闪耀着美的色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学习,品读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把祖国的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七、 拓展:
介绍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诗人苏轼和王维。
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文、书画方面成就卓著。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善画竹石。他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擅长音乐。代表作品《鸟鸣涧》、《相思》、《山居秋瞑》等。苏轼评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