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我申请了开通新浪微博的自媒体功能,就是,我允许新浪在我的微博里打广告。然后呢,商家的广告投放以一个我没看懂的公式来分成——新浪这个老鸨子拿一些,我这个姑娘拿一些。
这个事情李华芳已经在做了,他在自己的文章旁边贴上来自google adword的广告,别人看文章的时候点几下广告,他就有了收入。然后他就把这收入拿来送饭。过两天等我开通了自媒体,各位送饭党员也不用自己薅毛了,点点广告,羊毛出在狗身上。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硬管别人要钱,这东西毕竟不长久。求打赏已经五周时间了,2014年的20天赚了26万,2015年的18天里赚了16万,衰减得还是很厉害的。按现在这个曲线,我估计到2015年年底,总额都够呛到100万。
2005年的时候,我在天涯工作。当时天涯有巨大的人气,却没有变现渠道,我曾为他们做了一个虚拟货币积分体系。玩过天涯论坛的都知道,网友在天涯发一个主帖5分,回复一下3分。于是活跃用户就有很多分,但这个分却没有用。基于此,我做了个这样的方案:
1、
2、
3、
4、
5、
6、
现在来看,我为天涯做的这套设计好老土,但是05年的时候,天涯的技术太烂了,广告位没有能力做分类处理,于是外面接个广告,铺天盖地的,不管你是什么帖子,广告内容都一样。这样一来,用户体验就很差,随之而来的就是转化率非常低——一万个看帖子的也没几个人去点广告,商家强烈不满。google的 adword和adsense,我们没有这样的匹配技术。另外,因为adword的模式下,交易仅限商家与网站,广大网友既无发言权也没有分润,肯定会不高兴。
Anyway,我这个设计当时天涯的同事们表示各种不理解,各种不明白,各种不同意。我真是唇焦舌敝,跟祥林嫂似的说了半年。最后实在是没耐心了,爱谁谁吧??正好05年少爷出生,我就回大连看孩子去了。
信息传播的方式与小额支付的交易成本,是影响用户行为至为关键的两个因素。现在大家都说新浪微博不行了,要被微信取代,我还真不这么看。因为如果我们把每一次转发视为一次交配,每一个粉丝视为一个子代,微博完美地符合了基因算法,在传播动力学上,比微信高级太多。现在新浪搞得不好,一是有关部门,二是新浪从一开始就弄名人策略,导致了关注力的马太效应,分布太不均衡。这是运营出了问题,产品是好的。好的运营应该要以一个纺锤型结构为目标——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3000?20000粉丝的小V,才是站方最需要关怀和推广的目标人群。
我这一个多月,通过文章打赏伸手管大家硬要,竟然讨到了42万多。但看每日收入的曲线,无论我怎么咋呼炒作——掐架、拿北京厨子开涮、连王志安与柴会群的官司都积极掺乎,衰减还是不可避免。现在有了这个自媒体,不用你付钱,点点广告就行,是救命的办法吗?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东西太没有成就感,太无聊了。在自己身上薅毛,会疼一下,但这种疼会带来比较明确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强交互。点广告并不具备这样的好处。另外,新浪应该借鉴我十年前在天涯的设想,建一个广告超市——把放不放广告、放什么广告的选择权交给用户,把广告的定价权交给商家。而不是给我一个我看不懂的公式。
与十年前相比,小额支付的成本极剧下降,支付宝的使用人群已经非常普遍了。真的是要感谢马云,他对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与交换所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份的。我这些年一直想开个淘宝店亲身体验一下(送饭的肉铺不算哈,它并不是一个正经生意),但总是没有真正去做。行动力还是不够啊!2015年的宏愿就是开个淘宝店、弄个支付宝账号、学会在网上买东西。你说连支付宝都没有,都不会在网上买东西,我这些年竟然给几家企业当过互联网顾问,有板有眼有模有样的,确实有点对不起人家。
今天,送饭的困难与前年我做肉铺时是相同的——无法完成去中心化,衰减也就不可避免,早晚而已。这次,@律师张颖 转发了斯伟江的一篇文章求打赏,声明收入全交给我用于送饭,这一篇文章就募到了1万2千多。还有两个人,自己写文章求打赏,一个赚了46块,一个赚了14块。如果大家都能这样,该多好啊!我真的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20万粉丝里,有7000人次以上肯自己掏钱,却只有三个人听进了我的呼吁和恳求,去做去中心化的尝试。现在,又有了羊毛出在狗身上的自媒体模式,门槛又进一步下降,还要怎样才能推得动你们?你说,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