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动物渐隐法怕小动物3岁2个月4天200901006 | 分类: 生活随笔 | 
http://s5/bmiddle/62c72ee5g7c7888eeb644&690
 
 
我一直认为小诺是一个比较胆大的孩子,但是最近我发现她的胆子好像变小了一样,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个战争的画面,打斗的场景,她就会下意识的叫我帮她换一个台;这两天早晨送她上幼儿园,出楼道口的时候,她又开始害怕门前拴着的狗。
 
因为楼道门口的狗体型比较大,具体什么品种,没有研究过,就是乍一看像动物园里的大灰狼一样样头,因为这只狗的毛也是灰白相间,给人的感觉还有一点像狼,最初狗的主人把它拴在单元门口的时候,因为个头较大,所以人们都绕着它走,时间长了(二个来月吧),才发现谁知它中看不中用,很老实的那种,平时也不怎么叫。所以我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因为性格原因,我们家没有养过什么宠物。因为我不太喜欢一个毛绒绒的小东西在自己的脚下转,也可能是自己小时候受过什么心理暗示,导致我对可爱的动物朋友们都没有什么好感吧。现在家中仅存的就是一只巴西龟,两只金蛙,因为它们平时都生活在鱼缸里,我可以控制它们的活动范围,所以这三只动物有幸在我家生存。
 
有了小诺以后养过两次兔子,第一次是她姑姥爷所里做完实验的兔子搬过来在我家养了半个月。那时小诺也就二岁多吧,姑姥爷带她去医学院给所里买用于实验的兔子,她在那里看见了专供实验用的小白鼠还有小白兔,喜欢的不得了,为了让孩子多长点知道所以,姑姥爷特意留了一只仅抽了点血的兔子让她玩。光看不养自然很养眼,但是真正养起来,又吃又屙的很让人郁闷,当时又是夏天,闹得小房也是臭气熏天,最后想送人,可是没人愿意收留。最后让把它放归大自然了。第二次是带小诺去诺爸上班的村里,临走的时候,飞飞叔叔送她的一只刚出生的小白兔,本来不想带回去,可是拗不过老公和孩子,养了一阵子,因为体型比较小,所以最后比较容易的送人了。
 
因为我不想让孩子有什么害怕的动物,纵然是不喜欢纵然是害怕,可是为了孩子不在她美丽的童年种下对小动物恐惧的种子,所以每当看到动物我总是硬着头皮装做大胆的介绍给孩子,让她观察动物,了解动物。姥姥也很爱带小诺看《人与自然》之类的片子。我和诺爸也带小诺在一年之内去了两趟动物园,小诺自然是喜欢的不得了。
 
记得09年夏天的时候,我带小诺去诺爸工作的地方,房东家就养着一只大狼狗,诺爸他们几个人也养了一条大笨狗老蔫,别看老蔫是一个大笨狗,但是它很凶猛,一般人根本不敢靠近它。老蔫很有心计,凡是跟诺爸一起进院的人,它都当做没看见,还很友好,如果是自己走进来的,它会用它的行动告诉大家它不是吃素的,在老蔫出去放风的时候,已经好多人领教了它的牙齿,诺爸为此也给狂犬疫苗支付了不少银子。所以我们平时在的时候,往往看到有人来串门,都是在门外喊人,让主人领着进去,他们大多都很怕老蔫。
 
小诺却不怕老蔫,经常和它挨得很近,还逗老蔫玩,喂它吃东西,每每这样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十分的紧张,怕狗翻脸咬人。但是表面让故做镇静,没有一丝害怕写在脸上。所以小诺也不害怕,玩得不亦乐乎。
 
我有时常常庆幸小诺胆子大,不惧怕黑暗,对小动物没有恐惧感。
 
可是从我最近对孩子的观察来看,小诺确实对某些小动物产生了恐惧感。特别是前一阵在幼儿园发生的两件事情都和动物有关----“大灰狼”,刘老师讲了一个大灰狼的故事,小诺给哭了,最近高菲老师又讲了一个注意交通安全的故事,主人公也是大灰狼被大汽车给压断了尾巴,小诺也给哭了。接孩子的时候听了老师给我的反馈,我当天什么也没有跟小诺说。回来也没有当着她的面跟她的姥姥和姥爷讲,怕我们的议论会强化她的恐惧心理。只是过了两三天我给她讲了《小红帽》的故事以及《小绿狼》的故事,讲完故事,我还特意问她,小绿狼可爱吗?她说可爱。并翻出一件绿颜色带毛毛的上衣给她穿上,说她穿上这件衣服很像一只可爱的小绿狼,她还很高兴,看不出对狼的恐惧。我只是没有刻意的给孩子讲述大灰狼,没有问她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害怕大灰狼,我想那样可能会更加深她的恐惧心理。
 
这两天小诺对于狗的恐惧我不知从何而来,那只狗刚在楼道门口安家的时候,小诺还喂它吃东西,有时还要喊上一声“狗狗”。但是现在晚上从电动车上抱下来的时候,她会刻意说一句:“妈妈,我想从这边下车。”也就是较狗远的那一边;早晨从楼道里出来的时候,她是贴着楼道的门先观察一下,然后快速跑出来。可见她对于狗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还没有到望而生畏的地步。我正在寻找根源,寻找解开她心结的方法。
 
我搜了一下有关的资料,看到“渐隐法”可以祛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有特殊功效。比如有的孩子怕在公共场合说话、怕黑、怕某种响声、怕某种小动物等,都可以用渐隐法帮助孩子慢慢消除。
 
有一个使用渐隐法消除孩子恐惧的案例:(查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查出案例的出处,只有引了过来)
 
美国心理学家琼斯用行为学原理成功地消除了一个孩子的惧怕。小彼得年仅两岁,特别害怕兔子、白鼠等,甚至连皮毛和棉绒也怕得要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已经不得而知,但是这不重要,用行为学原理中的渐隐技术可以根治他胆小甚至不如鼠的毛病。
琼斯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当彼得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得高兴的时候(这一点是关键),她给孩子看一只兔子,她天天坚持这样做,先是远距离地,后来兔子的距离与孩子一天比一天近。
开始时,彼得对兔子仍然怕得很,但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他的恐怖开始减弱。渐渐地,他能够容忍兔子与自己靠近,到了第四十五次,他已经可以将抱到自己的怀里抚摸它,并让这个可爱的小动物轻轻地咬自己的手指头。
 
具体的方法要点为:
1、正确选择目标刺激和目标行为
行为心理学所说的刺激就是我们在普通语言环境中理解的行为所发生的外在环境、条件或者前提。本案例中的目标行为是与兔子共处,目标刺激是不断拉近彼得与兔子的距离。
2、选择合适的起始刺激
在渐隐程序中,选择一个能保证引起目标行为的起始成绩是非常重要的。琼斯为小彼得选择的起始刺激是他能够忍受兔子出现的最远距离。
3、安排目标刺激的渐变程序
如果在开始训练时,孩子能被起始刺激多次促进出正确的行为,就可以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刺激,目标刺激的渐变程序需要细心、耐心和慧心,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渐隐速度。如果孩子开始出错了,可能是渐隐速度太快或者渐隐步子太大,这时必须要把目标刺激再细化到孩子能接受的程度。当然,渐隐速度和步子也不能太慢、太小,孩子有可能对低标准的刺激目标产生依赖,从而在原有水平上停止不前。
 
我会试着用渐隐法消除小诺对狗的恐惧,但愿孩子能早一天消除对狗狗的恐惧心理。
http://s12/bmiddle/62c72ee5g7c788874a78b&690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