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瑭镜
瑭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33
  • 关注人气:14,5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弃官之后 [故事新编]

(2011-08-25 11:48:00)
标签:

故事新编

晚秋

衙门

佃农

诗创作

文化

分类: 小家子说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陶渊明故居,网络图片。感谢。)


               弃官之后    [故事新编]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正是晚秋的一个晴夜,月色如水地侵润着大地的一切。
      快近子夜了,可是彭泽县衙门里的后院仍然亮着灯笼,新任的县太爷陶渊明似乎还没有睡意,犹自在那里独酌。几盆盛开的菊花环列在他的身边,隐隐地发出一丝丝清香。一个十来岁的听差站在一旁打盹。
      “喂,来人呵!”陶渊明忽然想着了什么,大喊一声。
      小听差吓了一跳,赶紧上前答话:“老爷。”
      “什么时候了?”
      “刚打过三更了,老爷。”
      “去!去请王师爷过来,告诉他我有要紧的事问他!”
      “是,老爷。”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王师爷揉着眼睛走了过来,咳嗽了一声,说道:“老爷,叫我吗?”
      “呃——”陶渊明一仰头,喝干了杯子里的酒:“我想了这大半夜,决定不干了!你这就给我去把文件整理一下,赶明儿个好办移交。”
      “这,老爷,这怎么成呢?”
      “别废话!我这个人就是如此,说不干就不干!我明儿一早就走,干脆你一个人留在这儿代我办移交。”
      “呃——老爷——”
      “哼,视察专员来了,还得穿上官服去迎接,他是个什么东西?哼,视察?视察个屁!”
      陶渊明似乎过于激动,额头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眼睛里微微发出红光。王师爷看了有点害怕,嘴唇微微牵动着,好像要说什么可又不敢开口,嗫嚅了好一会儿,才战战兢兢吐出一句话:
      “老爷,依我看,还是......还是再考虑一下吧。”
      “不必考虑了!一个月才半担米,吃不饱饿不死,谁稀罕了!再说,彭泽者个鬼地方,连可以逛逛的地方都没有,我早就打算走了。”
      陶渊明越想越气,倒了一小杯酒,一口干了,接着对王师爷说:
      “好了,时候不早了,就这么决定罢。”
      “老......老爷,依我看......”
      “依你看怎么样?别再看了!叫我为了半担米去向他陪笑脸鞠躬作揖?哼,我就受不了那些人的嘴脸!不必再看了,去罢!”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第二天一早,陶渊明就起程往浔阳老家去。在路上,他想起许多事情。他回想到自己费了多少工夫,才弄到一个彭泽县的县令,而彭泽竟是一个那么贫瘠的弹丸之 地。他回想自己在任的两个月里,几乎像是过了两年!他感觉彭泽县那里没有情调,就连好一点的酒也没有;生活简直是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的波动。他想着,想 着,不禁吟唱起来:
      “归去来兮.....。”
      他带着满腔的惆怅回到了自己的家。
      回家后的第一桩事,他召集家里的几个佃农,对他们说自己今后将不再外出做官,他将以全副精神放在他的那些田地上,并且说,希望今年的田租不再拖欠。此外,他要佃农们在闲暇时替他修整后院的花园,特别是园子里的那许多菊花。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又是秋收的时候了。农人们忙着割禾、打谷、堆草。
      陶渊明也忙得不得了。他园子里的菊花正在盛开,白的、黄的、紫的、大的、小的,简直数不清,他亲自修剪、插竹子、浇水。他准备开一个赏菊会,邀请他的近邻参加。
      赏菊会举行了,附近的一些所谓风雅之士都来了。他们品菊,他们饮酒,他们吟诗,他们谈到陶渊明之弃官,和陶渊明的诗词。
      “渊老,你的骨气真叫人敬佩!”
      “渊老的诗,充分地表现了一个田园诗人的淡泊风格。”
      “是啊是啊!只有渊老可以那样率直地弃官,也只有渊老能够写出这样出色的诗篇。”
      “嗬嗬,那里的话,那里的话。”陶渊明笑着作揖。
      陶渊明觉得有点惭愧,因为他想到自己在任的那段时间里,除了饮酒以外,似乎什么也没做,而且他想到当初上任时的动机完全是不正确的。
      来客们传阅陶渊明那首“采菊东篱下”的诗,大家不绝地赞好。
      陶渊明的脸颊泛起一层淡红。
      饮酒、吟诗,似乎就是陶渊明生活的全部。他有田租可收,日用不必发愁。他过得很惬意。然而,战乱来了!他的佃农有的走了,有的打仗去了。
      他的心绪乱了。
      他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然而举目,竟没有一处是安全净土,于是他开始幻想一个隐秘的地方——在树林里,在山之间,在另一个世界。
      一个晚上,喝了点酒之后,他终于写出一篇著名的作品《桃花源记》,并且赋诗一首,作为他理想的寄托。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战乱停了,陶渊明当然也老了。
      他想整顿田庄上的事务,可是,他感到自己的气力有点不济。他想把这事交给儿子去打点,然而不幸,他的儿子们几乎都是零智商。为了这事,他常常埋怨妻子养出这样不中用的儿子,但他的妻子也总是反唇相讥:
      “哼!怪我养不出好儿子?你怎么不想想你自己!成天喝酒,喝得醉醺醺的,便来纠缠我!这样怎么会养出好儿子来?哼,还好意思来怪我!”
      陶渊明是深深地感觉到晚年的悲哀了。
      他翻开自己的诗集,想从过往的诗创作当中找寻一点往日的欢乐。他随手翻着诗集,停住,映入眼帘的竟是那首“采菊东篱下”。
      他摇了摇头,抛开诗集,仰天长叹。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陶渊明诗意图)




弃官之后 <wbr>[故事新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