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鱼饵的人

(2011-09-04 14:51:41)
标签:

读史随笔

大讲坛

瑭镜

法家

变迁

江南

矫情

契丹

文化

分类: 史踪如弋


吃鱼饵的人                                                                                  (王安石的故乡抚州)

           吃鱼饵的人     [读史随笔]

     人物的鉴定,常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
    
     以王安石来说,他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定是法家系统中的伟大政治家,但是,从宋代到清代,他却也一直被人评为没有人情味的人物。
    
     王安石出身于官宦之家,进士及第后,当了一段长时期的地方官,后来才到中央任知精诰,专为宰相起草诏敕。由于久居乡野,突然侧近天子,常使他有不知所措之感。
    
     有这么一段故事:话说有一天,他应邀参加宴游会,前往宫中赏花钓鱼。因为以前从未有过此类经验,他非常紧张,居然错把钓鱼用的鱼饵当成食物吃进口里。东西进口,他才发觉错误。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勉强将鱼饵吞下。这事不巧被仁宗皇帝看到了,仁宗皱着眉头对左右说:
  
     “王安石知错不改,不是一个真情实性的男子。”

     此后,仁宗极不欣赏王安石。也因此,王安石只好回返故乡江南。

     仁宗殁后,经英宗而至神宗。神宗决心大事改革政治,于是问朝臣谁最适合担当这项任务,百官不约而同回答:“王安石。”

     自此王安石方才受到中央的重用。

     仁宗仅仅为了王安石误食鱼饵,矫情错到底,就把这位在财政改革上极有成就的大政治家“下放”,如此“上以其不情而遂非恶之”的观察法,以贵为皇帝的身份而言,未免过于偏狭,有失周延。

     身为掌权者,尤其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权力继承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又没有吃过苦,常常不懂得去考虑别人的立场,只以单面性的观察,妄作断语,所以无法见真识确。仁宗皇帝批评王安石为非真情实性之人,便是一例。

     在现今的企业界中,如仁宗一般的领导者不胜枚举。

     王安石在后来为神宗所器重,负责财政改革时,才充分显示出他的才能。当时宋代的财政是相当困难的,因为:

     1、宋朝立国初期只有40万大军,到仁宗时代,已增加到120万,以防备契丹与西夏在北方的威胁。浩繁的军费,拖垮了国库;
     2、官僚人数激增,行政组织不断扩张,人事费用造成另一项严重的财政负担;
     3、对契丹与西夏的赔款数目庞大。

     为了拯救财政上的赤字,王安石立下改革方案。但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系的激烈反对。支持改革的革新派系,和保守派系的对峙,造成宋朝的政治长久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王安石年轻时因为误食鱼饵,而被认定是“不稳重的人”和“缺乏教养的人”,甚至是“不是真情实性的男人”,然而,今天我们看来,这些评语是相当可笑的。

     当今世上,不少大企业的头头或国家政要,年轻时也有和王安石一样的失败经验。如若以日常的小事件判定一个人,貌似有失客观,以偏概全。

     看人看事,应以多种角度鉴别,方能免去吃“不识人”的大亏。

      

                                                                    (03.09.2011重修旧作)

吃鱼饵的人                                                (网络图片,感谢原制作者。)



吃鱼饵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