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坛:偷来的人生

(2020-11-13 10:50:13)
标签:

杂文

杂谈

杂说

杂志

杂坛

分类: 杂文

 

偷来的人生

 

 

偷是见不得人的。但是,偷人生可见。

人生是个词,是个浑身上下溅满心灵鸡汤的词,当然也有心灵鸡汤的渣渣。

偷来的人生是个什么样的命题?人生为什么要偷?是不是又要煮一碗半生不熟的心灵鸡汤?

非也。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明显是一句诗,一句古诗。太多人知道这句偷闲的古诗了。但是知道全诗的可能要少很多。

这句诗里的“浮生”即是人生。说的是像浮萍一样的人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而且它有典源:古贤众子之一的庄子在《外篇》说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耳。

从此往后,后继者纷纷附和。

苏轼说:“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李白放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鲍照诗曰:“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

元稹感慨:“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王錂叹息:“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闲愁闷。”

骆宾王诘问:“追维逝者,浮生几何?”

就连茅盾也不甘示弱:“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这些对“浮生”即人生熬煮而出的心灵鸡汤的盆盆罐罐,早已随历史长河滚滚而去,而人生继往着,浮若繁星。

唯有从浮生中偷来的那半日闲,被津津有味而乐道着,且有好事者缀以前句:“自古人生何其乐”。乍一看,还挺配,貌似前呼后拥着探讨人生的真谛,而且有着浓厚的佛理韵味,细品则纯属附赘悬疣。又有多情者配以后句:“心情半佛半神仙”。猛一看,还挺高大上,好像承前启后着阐释人生的精髓,而且有着强烈的同化感染力,细品则实在味同嚼蜡。

前缀和后配都是附庸风雅。

因为,“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古诗是有主的,而且是完整的一首七绝。

自号清溪子的唐代诗人李涉,洛阳人。唐宪宗时,李涉被授太子通事舍人(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后被贬谪,至荆楚峡州做司仓参军(相当于现在的仓库管理员的顾问团成员)。到了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教授),其间因事流放。从此长时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逝,于是便强打精神去登山赏春。在游览寺院的时候,偶遇一位高僧,相谈甚欢,侃了很久,自觉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开启了苦闷的闸门,吸收了清新的空气,强化了对现实的感受和认知,给自己空苦的身心增添了不少顿悟的厚重。

如此,便有了这位 “李教授”的《题鹤林寺壁》全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幸遇高人点拨,不仅醍醐灌顶,还有了诗。

看似偷了半日,实则偷了整个浮生。

其实这李涉当时并不忙,简直就是个大闲人,整个浮生当中最得闲的人,所以他所谓的那个“半日闲”,根本无需去偷。——这是题外话,弦外音,按下不表。

真正忙的是你我,真正靠偷闲的是你我。

就在不远的远方,有高人,有诗,哪也没去,一直在等着我们。

去偷吧,去偷我们的人生。你不去偷,啥也没有。

 

 

 

 

 

2020/1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