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一个响亮的名字,不仅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而厚重,还因为它闻名遐迩的文化艺术——木版年画。
相传朱仙镇为战国时朱亥的故里,朱亥家住朱仙镇北邻的仙人庄,故名朱仙镇。仙人庄现已是独立的行政区划——仙人庄乡。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这以后朱亥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信陵君的盖世英名也是与他发现和任用朱亥分不开的。连李白在《侠客行》中亦有诗云,“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到明末,朱仙镇已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
朱仙镇岳飞庙是中国三大岳王庙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6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岳飞,为抗击金兵,由其母背刺“精忠报国”四字,毅然投身于抗金战争中,岳飞智勇双全,屡建奇功,很快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抗金主将。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在郾城大败金兵,并取得了著名的朱仙镇大捷。正当岳飞即将收复东京(今开封)时,主张卖国的皇帝和秦桧等却在一日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其收兵,岳飞扼腕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因其历史最为悠久而被普遍公认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对河南朱仙镇木刻画作过评论:“朱仙镇的木刻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鲁迅生前很喜爱木刻画,尤其民间木版年画。在他收藏的四十三幅民间年画中,朱仙镇年画占了十二幅。
因为岳飞,一想到朱仙镇,就有一种隐隐的痛在胸中蔓延,亦有一种针扎般的疼在后背燃烧。当置身小镇,仰望岳飞塑像的时刻,除了肃穆,更有凝重,令人仰止,甚至还有一丝羞愧在眼前飘忽来去。
因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我站在繁乱的今日朱仙镇一隅,也还是可以小小的欣慰甚而自豪一下子的。而让人只能用巧合来解释的是,我的车挺稳在岳飞塑像附近时,车轮下居然轧着了一绺破损的报纸条,而露在轮胎外面的部分,正好是完整的鲁迅木刻头像,那一刻,又着实令我有了一点心花怒放的快感。
因为朱仙镇曾(今天,只能汗颜着说是曾)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我又一次不得不深感不适,看看今天的佛山镇、景德镇和汉口镇,再看看今天的朱仙镇,撇开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姑妄不究,难道就没有相当的人为因素吗?曾经的辉煌,难道后人挂在嘴上就完事大吉了吗?退一步说,即便已经远远落在了后头,那么那些遗存下来的遗产总该好好保护起来吧?我们擅长高喊“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以及沾沾自喜于“四大发明”的民族浮夸心理,在今日朱仙镇,有力地佐证着。
看看朱仙镇这个春天的天空,和我的心情多么相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