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没能得闲。
2号,开依维柯驱车到中牟的张老庄满载80平方早熟禾草坪,运送到偃师检察院工地。
途中,接到远在青岛的电话指令,该院后花园内前期栽植的三十多棵七八米高的雪松,因为种种原因死了七棵,趁此前去植草之机,补栽上这七棵短命的大树。
下午三点到达偃师,剩余的时间安排好草坪的栽植事宜,晚上旅居在牡丹旅社,按下不表。
3号,开始找树,合乎要求的雪松本就不多,就近原则下尤其难寻,好在前期已经栽植30多棵,也算有路可循。中午时分进得苗圃,躬身花草苗木的丛林,选定七棵,做上标记,侃好价钱,约定明日一早起树、起运。
4号,紧张的一天,战斗的一天。货箱八米的大卡车两辆,八吨的吊车两辆,大型推土机一台,到劳务市场雇了五名民工,统统归我指挥,无奈天短时促,只栽了4棵天就黑了下来,只得作罢,暂时息偃戒师,明日再战。
5号,上午叫来挖掘机整好地形,吃中午饭时与前两天背道而驰,将车子开到市区相反的方向寻找目标,好在行不多远,即看见一家“顾县肉合”的小店,感觉不错,三个人落座在店门外大梧桐树下的小桌前,一人一碗砂锅烩面,一人一个肉合,正美滋滋享用时,朝西而坐的孙经理突然一抬头指着百余米外一个路标大呼“杜甫墓”!惊诧之下,无心再吃,无胃口再吃,几乎是撂下盛烩面的砂锅,跳上车子奔着路标所指而去。
令人不能接受也不能理解的是,车子拐进垃圾遍地、两旁全是破旧低矮民房的小巷,就再也看不到指向杜甫墓的任何标志,不算太大的17座依维柯艰难地缓缓而行了大约几百米,不知杜甫魂灵何在,向一个小卖部的老板打听后方知杜甫墓几乎已在眼前,一所小学校的后院里就是。
进去学校大门,绕过教学楼,穿过一洞斑剥陆离的月亮门,前行几十米,长满荒草的小操场西北角,隐约可见一通石碑静静默立,想必那一定就是杜甫永久的寝宫了吧。
急步近前,果不其然,绝代诗圣旷古豪才的杜甫,居然就长眠在这里。
操场西侧,正对着墓冢,一间铁栅栏门内晾晒着衣服的小平房山墙上,挂着“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文化研究中心、诗圣杜甫研究室”的小牌子,字迹大多被剥蚀得面目全非、似是而非。口气如此之大的小牌子,就这样寂寥地趴在墙上,令人莞尔之后,更多的是苦涩。
别的暂不废话,日后若来了兴致再讲。为了说明杜甫的死不瞑目,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试图佐证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