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刘期
大约泰戈尔有过很诗意的表达: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我们以此为起兴,来讲述上世纪前半页海宁两位名人蒋百里、徐志摩,分别和佐藤屋登(左梅)、林徽因等人那段经典与非经典的情事传奇。
在情爱上,蒋百里无疑是成功人士,和他有雄才大略但屡不得志的职场生活相反,在追求佐藤屋登(左梅)的过程中,他策略正确,知己知彼,步步紧逼,终获成果。就徐志摩来说,当然也不能说是情场的失败者,比较而言,他在对林徽因的两段感情追逐过程中,相对就表现为情绪性的诗人气质,不研究对象,不讲谋略,率性而为,虽无正果,却成美谈。
他们的两段爱情之旅成就了两个鲜活的传奇,表现了不一样的才情和个性。
蒋百里跌宕起伏的人生,始终澎湃着如钱塘江一样的激情。1912年12月他在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任内因改革受阻,感觉愧对事业吞枪自杀,被惜才的袁世凯通过日本公使指派军医平户和护士长佐藤屋登小姐前往施救成功。在佐藤屋登的精心护理和耐心劝导下蒋百里伤情日渐好转,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旋即蒋百里却热烈地爱上了佐藤屋登小姐,而佐藤屋登小姐却囿于当时观念的差异、国家的强弱、风俗的差距,不敢接受这份烫手的爱恋。蒋百里强攻不断,甚至通过当时总统袁世凯撮合说媒。佐藤屋登辞职逃避回国。蒋百里强攻不克,随即改变战略:消耗和持久战,经过一年有余的书信往来和死缠烂打的战术应用,终于打动佐藤屋登小姐芳心。在佐藤小姐的真情相告下,佐藤父母也同意了女儿的恋情。这场爱情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佐藤屋登小姐嫁到中国改名左梅,在蒋先生离世后留居中国,并带领儿女坚决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徐志摩的情爱则是爱如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再起。1915年,经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及蒋百里等人撮合,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张幼仪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贤淑稳重。1920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地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不辞而别。一代才女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最终放弃,显然有她的考虑。最终她选择和父亲的好朋友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结婚。徐志摩也和陆小曼成婚。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被戏称为“金童玉女”,他又燃烧起对林徽因的爱欲,甚至托泰戈尔牵线,搞得老泰无可奈何。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要在北京协和礼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前去,飞机中途失事身亡。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无解的感情,成为悬谜,她的丈夫梁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徐志摩坠机的残骸回家,林徽因摆在案头直到病逝。林微因在徐志摩去世后数年间继续发表她给徐志摩的情诗。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约见了张幼仪,但什么话也没说。张幼仪或许懂得林徽因对她和徐志摩的情感。
有人评价这段感情,“比爱情少一点点,比友情又多一点点,不是情人间的那种灵与性的疯狂,不是朋友间的那种随意和淡然,无法言明;既刻骨铭心,又不可言说,既浸入骨髓,又超然永恒。”
情爱本身无所谓对错。这两位至情至性的男人,两位名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迥然相异心态和行为,也许就是心理定势使然罢了。
还是以林徽因路过徐志摩家乡所写的诗歌结束本文吧: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暗的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暗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