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折扇DIY
(张红亚)
带着昨天替赵老师买的手机,准备出发前往报业大厦家属院,给他送过去。突然想起上个月在古玩城装裱书生的《黄山云海》时买的几把空白折扇,当时就有请求赵老师墨宝的规划,今天不是个绝佳机会吗?于是挑选了三把带上,一把请他填上空送我,两把空白的送他,随他处置——在圈内,除了唐装不离身,他老人家还是久负“折扇一族”的盛名的哟!
赵老师对手机颇为满意,并向我“请教”了它的基本功能。接下来就进入为折扇填空的“正题”。
空白折扇,为了方便作者铺展开来,尽量铺平后在上面挥毫泼墨,主扇骨和扇面都是不粘合的,只有里面的子扇骨分别穿插在扇面上均匀分布着的相应的空隙内。赵老师在抽出扇面前,就已经意识到抽出容易,再装上去会困难一些,加上碍于我求字之殷切的情面,还是毅然决然、小心翼翼地将扇面和扇骨抽离为二,走进书房郑重其事地开始了创作——尽管他虽然喜欢把玩折扇却从没有创作过折扇作品。
创作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认真对待自己作品的情况下。在赵老师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我是绝对不便打扰他的。然而正是在这个漫长“岁月”里,我徜徉在他的书房,淹没在书香的海洋,他的藏书之巨,让我大开眼界,心生无边的艳羡。整整一面墙的书柜里,塞得严严实实全是书,如果不是它的主人,打开某个柜门就有“哗哗啦啦”天降“书雨”的可能,除此之外,宽大的书桌上,书桌和书柜之间的空地上,也全堆满了书,就连那个类似鞋柜的小柜子,也被他“废物利用”拿来书房,放在身后已经仅剩的一点空余地盘,摆满了书籍。沉浸在这样的环境,我切身体会到博览群书的境界,也体会到书是用来读的,所以看着很凌乱,而那些我曾见过的书籍规规整整像站岗一样的书房,书都是摆设的真谛。
赵老师几乎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史上最珍贵、最贵重的折扇作品。
不出赵老师所料,接下来将扇面上的墨迹晾干后还原回去,确是大费了一番功夫。将扇面展开,扇骨均匀张开,铺平在茶几上,由于扇骨张开后最外端的角度远远大于扇面内端,所以怎么也穿不进去;改为扇面和扇骨都折合,又必须得将所有的扇骨一次性同时穿进各自位置,由于距离和间隙无法吻合,扇面上扇骨的“洞口”又只是一个个狭小的缝隙,根本无法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最后,还是赵老师凭感觉加上电话验证,采用了第一种“施工”方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完成了这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折扇艺术品。
扇面的一面是赵老师书录他《一个人的春天》里的一首诗歌《初雪》。

扇面的另一面是赵老师一向勉励我的四个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