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赋
(张红亚)
今年,我们经受了整个干旱的春天,雨在这个美好季节里名至实归于“贵如油”的稀罕,西南诸省遭遇大旱,土地龟裂成无数饥渴的大嘴,焦躁地期盼着甘霖的滋润。
一入夏,憋了几个月的雨水终于喷薄而来,仿佛暴虐的醒狮猛兽,在曾经干旱一个冬春的西南、在长江流经的几个省、在东北、在西北、在中原,几乎只要有雨的地方,都成了泛滥成灾的泽国,以致生灵涂炭,人们生离死别、流离失所。尤其是天府之国的汶川、北川、绵竹等地,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形成了震后的次生灾害,使得那里的人们遭受雪上加霜的苦痛。更有那拥有“不二扬州”、“藏乡江南”、“甘南泉城”等美誉的舟曲,在暴雨的洗礼中一夜之间成了泥石流的废墟……
雨这个尤物,成了面目狰狞的魔鬼。它本来是滋养一切物种的生命之源,却成了杀戮生命的暴徒和刽子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真的是一句美丽的古话?“泽”已不“德”的残酷事实,将会给我们什么样的警醒与反思呢?有多少人逢雨就会恐惧?又有多少人在诅咒暴虐的狂雨?面对这不知是天灾还是人祸的天降恶魔,我们还敢豪情满怀地大喊:“让暴风雨来得更
猛烈些”吗?大雨引发大难后的大悲恸和大绝望又让多少人生不如死?
今天,灾难性的降雨被称为几十年一遇,那么明天会不会成为几年一遇的现实?而“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风调雨顺却成了百年不遇。难道真的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而“水光潋滟晴方好”、“天街小雨润如酥”只在梦中可见?
雨,本是大自然的构成部分,而且不可或缺,它和万事万物一样,有温柔的一面,也有狰狞的一面,它有时让人发自肺腑地赞美和歌唱,有时也令人言不由衷地诅咒和唾骂。失度则失常。无论什么样的雨,孱弱的人类只能听其自然,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有“人定胜天”的凌云壮志作为精神支撑,我们大可以抬起望眼,看江山依旧如画,风景仍然似锦,百花还在争艳,彩虹照旧高挂,“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我们在和谐的被窝里,畅想世界的和谐。
有道是“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2010-8-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