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菜场
(2010-05-07 22:59:15)
标签:
鲜菜价格菜场天灾通胀cpi杂谈 |
分类: 随笔 |
不去菜场,那里太冷清了。卖菜小贩的脸,活像霜打的茄子,蔫巴拉茬,远远看见,心里堵。
曾几何时,顶多也就是三两年以前,菜市场的那个热闹劲儿已经成为被掀的一页,定格在脑勺之后,再也翻找不回。
曾经的熙熙攘攘,曾经的门庭若市,曾经的摩肩接踵,曾经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曾经的琳琅满目、品种丰富,全都一去不复返了吗?不相信?明天你骑着电动车去“赶集”,保你在里面畅行无阻;还不信?你到菜场转转,数一数任意一个摊位上经营的品种,保你两手的指头够用;再不信?看看居然可以在那里打牌看报纸的商贩们。
不去菜场,囊中羞涩,对不住那些鲜活昂贵的生活必需品,过不了“近年来鲜菜价格已经处于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新京报5月5日语)。
大蒜7块一斤,权当和老板搭了一句讪;土豆3块5一斤,乖乖,还是留给美国佬吃吧;辣椒是最好的一口,没有辣椒是没法进餐的,也到了4块一斤的高位,不吃了吧,那玩意儿上火;眼看着天就热起来了,买点绿豆熬茶喝吧,一问,8块一斤,吐吐舌头,心说,赶明儿找不着挣饭吃的活儿,干脆回老家,种绿豆去!那些青青绿绿惹人馋爱的各种时令小蔬,看见就想生吞解馋,可是也纷纷相拥着,在3块左右或徘徊或争相向4块进发,其中的西兰花可谓一马当先,需要4块5才能买到一斤!
不去菜场,那么去哪里呢?菜场里所有的东西,无不来自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像黄金一样,这些从土里生出来的充饥之物,越来越金贵的时候,农民的日子会随之越来越好吧?非也!作为农民后代的我,目前为止骨子里仍没有脱掉农民的皮肉,而且,尚有几十口子至亲仍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侍弄着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平时并没有失去的联系中,分明可以得出,他们的生活此三两年并非明显好于彼三两年。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词语:通胀。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英语缩写:CPI。
且看,归纳一下报章电视网络诸媒体如是说:
对于今年的菜价上涨,各地政府部门的解释大同小异,不是北方的倒春寒,就是东北的大雪、山东的大风,还有西南的大旱。总之,是把绝大多数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天爷。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此轮菜价上涨是因为天气因素造成的短期现象。
真是这样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看到,2008年4月份的鲜菜价格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是比2007年同期仍然上涨了13.6%,而2009年4月份的鲜菜价格又比2008年上涨了10.9%,今年4月份的鲜菜价格数据还没有正式出炉,但是,从国家统计网站50个城市的食品价格表单也可以看出,今年的鲜菜价格与去年相比,至少应该上涨10%以上。
把菜价上涨归因于天灾,难道前年、去年和今年,年年天灾乎?显然,有关政府部门不能只是以天灾为借口来解释近年来菜价的持续上涨,无论是季节性因素还是天气突变下的偶然性因素。
所以,一遇到问题就拉客观,显然忽悠,显然苍白,显然是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的现。
不去菜场,免得被这些本来不是自己操的心烦扰闹腾,落个咸吃萝卜的下场。
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