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闹着玩的——由电影《不是闹着玩的》说开去
(2010-03-18 11:55:08)
标签:
电影
不是闹着玩的
日本鬼子
gui子进村
赵本山
河南
杂谈
|
分类:
随笔
|
真不是闹着玩的
(张红亚)
与友小聚,把盏之间,言来语去一直没有离开正在热播的一部电影,那就是纯粹咱河南本土打造的喜剧片《不是闹着玩的》。坐在距离影院不足300米的一家小饭馆里,仿佛之间好像已经听到了影院里飘出来的声音。这让人感到颇有意趣:置身于物质的饕餮之中,沉醉并向往于精神的熏染之内。
酒足饭饱,抹一下油嘴,腆起滚圆的啤酒肚,冲着本土二字,去享用《不是闹着玩的》带来的精神大餐,几个家伙表现出空前的高度一致。
这是一部创作起源来自电影的电影。三年前,河南某地的一个小山村,几个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物质生活丰富以后,也为了实现精神文明的丰收,突发奇想地捣鼓起一件令村民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甚至招致冷嘲热讽的新鲜事——拍电影,题材就是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在他们村里犯下的滔天罪行,名子就叫《gui子进村》。事实上,当时曾在媒体上看到过相关报道,没想到这么快就把农民拍电影的事真的给拍成了电影。
更没想到的是,这部来自于电影的电影居然给拍成了喜剧体裁,加上演员全部取自本土,台词一律使用原汁原味的“土得掉渣”的河南老土话,使其喜剧色彩和搞笑效果尤为凸显。《河南商报》3月11日有云:这部电影《不是闹着玩的》昨天在郑州首映时赚到满堂彩,有些观众从头笑到尾,笑声不时把片中的对白都盖住了。导演卢卫国说,此前赵本山、冯巩已经看过《不是闹着玩的》,他们都很赞赏片中的喜剧效果。赵本山甚至发感慨:河南人的幽默真是无处不在。
而我置身影院,淹没在自始至终不绝于耳的笑声中,甚至自己也一样一次次地被逗笑,而且这种笑绝对是自然而然的笑由心生,而不是被强行抓挠胳肢窝的硬笑,这都充分说明了《不是闹着玩的》真不是闹着玩的。
大约也是三年前,有一段时间频繁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经常乘坐城际大巴,在那上面,曾经不止一次通过车载电视看电影以消磨枯燥漫长的旅途,其中潘长江的《举起手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个电影将抗战题材滑稽到无所不用其极,说是恶搞都不为过。可是,它却叫人看时脸上大笑,看后,心里总有想哭的感觉。
今天的《不是闹着玩的》,也让人不明白,为什么非得在一部有日本鬼子烧杀掳掠、强暴国人的电影里调侃、耍闹?当年那几个农民要拍的并不是喜剧,是严肃的,为什么反过来拍他们拍电影的事的时候,就一定要哗众取宠、要嬉皮士地恶搞?
值得欣慰的是,《不是闹着玩的》进入尾声时,好歹归于严肃了。因为这个时候,《不是闹着玩的》没有了台词、没有了配乐,一片肃穆,画面中,很多观众在神情凝重地观看农民自拍的《gui子进村》完整版,看到日本鬼子的暴行,人们都哭了,悲愤而哭……
看来,这真不是闹着玩的。
2010-3-18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