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日。眼见着天气要变,一天冷似一天。
该给女儿添衣服了,这样一想,口袋里那两张票子便蠢蠢而欲动起来。
带着女儿奔往就近的服装市场,过了繁忙且繁华的南阳路,在市场入口一侧的院墙根,摆着一个长达十余米的“超级”跳骚市场,卖的全是一块钱一件的小物什,品种超繁,琳琅一地,旁边放一小喇叭,在不停地、机械地重复着兜售的广告语,第一句话是这样喊的:“大家都知道,如今世道惨淡,生意难做,因为我们经营不善,实在担负不起每月的巨额费用,无奈之下才来这里摆地摊,进行出血甩卖余货,件件一元,欲购从速,卖完就没有了……”这种事先录制好,然后拿来可以反复播放的广告方式,实在是太优越了,不要现场大费口舌,而且效率奇高。
反复播放的几句广告语中,最刺耳的除了“世道惨淡”外,就是那句“卖完就没有了”,且不论他们如此在省会城市的繁华街道大声疾呼的“惨淡”如何不合时宜,单就这“卖完就没有了”一句,捂着嘴偷笑的不光我一个,女儿也是忍俊不禁地溢于言表:“这不是废话吗?”当然,女儿是咬着我的耳朵说的。而我联想到的却是电视上每天都在喊的那句“某某什么什么膏,哪痛贴哪!”的大腕语言,其实和眼前的“卖完就没有了”存有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记得女儿曾经看着电视就这句名人雷语发过感慨:“老爸,您老人家如果屁股疼,买来这个什么什么膏会不会贴在脸上呢?”我大骂:娘希匹!你懂个鸟甚!
电视不可不看,一旦打开电视机,广告就要不由分说地灌输你。
类似的广告还有很多,稍加留意,每天都可以很容易看到,譬如:一个小小的牙膏,居然高喊“国家保密配方”;明明是我们年逾花甲甚至更为苍老的父母,却被卡通高手整得俨然顽童,露大腿,跳热舞;“我女儿给我买的,想喝,问你儿子要去!”;为了卖奶粉,让一个天真的孩子大喊“祖国,我爱你”;不让做香烟广告,那么好,我可以不说香烟二字,但我可以把那个香烟注册的商标名字喊出来;不管药物的疗效如何,明星们可以拜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而凌驾于广大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之上;……如此等等,林林总总,罄竹难书。
诟病之诟,皆源于信口二字。
信口就可以雌黄,事实再三证明,颠扑不破,不容申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