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诗歌评介之六——第五回
(2010-01-08 22:29:49)
标签:
文化 |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七律·禅林辞去
……赵员外自将若干钱物来五台山,再塑起金刚,重修起半山亭子,不在话下。有诗为证:
禅林辞去入禅林,知己相逢义断金。①②
且把威风惊贼胆,漫将妙理悦禅心。③④
绰名久唤花和尚,道号亲名鲁智深。⑤
俗愿了时终证果,眼前争奈没知音。⑥⑦
【注释】
①禅林:佛教寺院。寺院多建于山林之地,故称。
②断金:《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断金”,是说锋利无比,能截断坚硬之物。后指同心协力,坚固不移。也指友谊的深厚。
③漫:随便,不经意地。
④禅心:本指寂定之心,这里指耽悦禅理之心。
⑤亲名:亲自命名。
⑥俗愿了时终证果:了,了结,结束。证果,佛教谓精修久之,悟道有得。
⑦争奈没知音:争奈,即怎奈,无奈的意思。知音,指知己。
【简评】
⑴大意:告辞一个禅寺又要去投另一个禅寺,在路上知己相逢,友谊很深。只是随随便便胡诌了几句“妙理”,就使别人向禅之心愉悦高兴。很久以来他的绰名就叫开了,叫花和尚,他的道号鲁智深,是智真长老亲自赐的。只要尘俗的心愿一了结,他终究会一了百了,遁入佛门,尽管现在很无奈,他还没有一心向佛的知音。
⑵评介:这首七律诗,前六句基本上叙事,最后两句议论抒情,通俗易懂。鲁智深两度大醉,闹了僧场,再闹佛场,五台山文殊院留他不得,智真长老便打发他投奔东京大相国寺,此所谓“禅林辞去入禅林”。在投相国寺途中,鲁智深夜宿桃树村,听说“小霸王”周通逼亲,他便“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周通叫救人。然后被“知己”打虎将李忠请到桃花寨中、聚义厅上。鲁智深终于以他的“妙理”(拳头和义气)劝转了一段因缘。
七绝·绝险曾无
……先把戒刀和包裹拴了,望下丢落去,又把禅杖也撺落去。却把身望下只一滚,骨碌碌直滚到山脚边,并无伤损。诗曰:
绝险曾无鸟道开,欲行且止自疑猜。①②
光头包裹从高下,瓜熟纷纷落蒂来。③
【注释】
①曾:竟。
②鸟道:指险绝的山路,仅通飞鸟。
③瓜熟落蒂: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就脱落。这里指鲁智深从山上滚将下来,就像落蒂的瓜一样从瓜藤上掉落。
【简评】
⑴大意:山势非常险峻,竟然连通飞鸟的山路都没有,想前行,又停止,心中还在犹豫。还是丢下包裹,一头滚下,就像熟透的瓜从瓜藤上滚落。
⑵评介:这首七绝在内容上其实并无什么意义。首句客观描写,写山的险峻,第二句写心理的犹豫,第三句写鲁智深从山上滚下,抓住了他“光头”的特征,这是后一句“滚”的基础。不写人,而写光头,挺具匠心。第四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