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迅喆AI
陈迅喆A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22
  • 关注人气:2,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问第04号:妈妈问:故事讲的什么?娃说:我忘了。这该怎么破?

(2020-07-23 13:23:39)

拙原学员妈妈问: 

娃看完书,我问故事讲的什么?娃回答“我忘了”,这种怎么破?



【  顺老师·拙原 

教育培训行业8年从业经验


亲子关系导师

绘本阅读指导师

独立语文教师

儿童阅读推广人


顺老师答:

如果看完一个故事就要回答一个“这个故事讲什么”的问题,可能我也会不太想回答,甚至拿“我忘了”来搪塞。

但家长会这么问,其出发点是想了解孩子对书的吸收情况。

可是如果一直陷入“故事讲的什么?”“我忘了。”,不管是谁,都会很颓丧。

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出改变——


也许孩子会更喜欢其他的提问方式,比如: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书里的角色你最喜欢谁呢?(针对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提问内容。)

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进行问题引导,不一定要等到最后才提问一个概括全文的问题。

 

举个例子:

《遮月亮的人》这本绘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准备去接替上一任“遮月亮的人”,可是他把能让自己飞到月亮上的药丸弄丢了,于是,村子里各种职业的人一起帮他想办法登月。

 

在故事中,每个职业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想一个登月的办法,图画书中不同职业的人服装特点也都不一样。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个报童(从帽子、邮差包可看出)。

他想的办法是用报纸折飞机。(符合报童的职业特征)

在讲故事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孩子边观察图,先想想这个人是做什么的?(认识职业)。

知道职业后可以再想Ta会用什么办法登月呢?(逻辑思维锻炼)。

最后故事人物都出场了完了,还可以让孩子再想其他登月的办法(发散性思维锻炼)。

类似这样的思考,是不是会比概括全文的大意更有意思,更有价值?


当我们成为一个好的念书人,将发挥一本书更大的价值,可以借由一本给孩子拓展更多的知识,带来更多的思考,营造一段美好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

家长也可以先阅读一些亲子阅读方面的指导书助力自己,比如松居直《幸福的种子》,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等书。

聪明的问题,培养聪明的孩子。丰富多变的切入点,激发不同凡响的孩子。

 

当我们问对了问题,书会和孩子一同欢笑,那一刻,便不会再有抗拒和敷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