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迅喆AI
陈迅喆A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22
  • 关注人气:2,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的老师如何指导孩子们阅读?

(2015-08-07 10:59:15)
标签:

阅读

育儿

分类: 杂七杂八

英国的老师如何指导孩子们阅读来自伦敦陆老师的推荐


   英国的老师们相信,只要有鼓励和榜样,大多数孩子都能学会阅读。孩子天生富有好奇心,自然具备学习能力。书是作为玩具进入孩子的世界的,真正的阅读始于成年人翻动书页,让有韵律的语言或者故事从里面流淌出来的时候。对于孩子而言,书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下一次翻书的时候,同样的词语还会出现。重要的是,儿童阅读不是教出来的,阅读需要的是练习和体验,真正能帮助儿童学习阅读的是家庭或学校中的伙伴。

 

   学校是孩子们正式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地方。阅读和写作是英国国家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确保所有孩子都具备读写能力。在学校里,教师要按照“广泛而丰富的语言课程”中的“初级读写框架”系统地实施教学。

 

   在英国,孩子入学不久,家长就会被邀请到学校和老师见面。老师会介绍学校的阅读教学原则和做法。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学校是否像他们宣传的那样重视阅读和写作。学校是不是有图书馆?图书是不是常更新?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受到重视?

 

   英国的小学教师所受的教育程度是很高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小学最初五年里阅读学习的复杂性,包括对自然拼读和拼写的争议。他们有责任向家长解释课程设计理念,以及读写课程的重要意义。老师还要常规性地接收教学能力测查。

 

   英国很多老师认为,在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最好的教学方式是把词汇辨析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孩子们学习字母的形状和发音。家长们也可以帮忙,挑选字母书和首字母相同的标识和广告来辅助孩子学习。通过玩“I Spy”游戏来练习识别字母,可以让学习过程不那么单调无趣。

 

   阅读学习早期的另一个重要的阅读技能是“字母组合”。这通常是老师来展示的,老师们需要对自然拼读的性质和作用有清晰的认识,他们也有义务向家长解释这些道理。目前,尽管争议不断,大家的共识是:自然拼读学习是必要的,但英语单词拼写的系统并不那么简单。Mike Jubb曾写过一首小诗,帮助大家看清这个问题。

 

An honest horse

Made his home in a house

On the hohorizon

Every hour

He put on a hood

Dipped his hooves in honey

And hoisted a flag … to celebrate

Eleven different ways

Of pronouncing “ho”



 

   这首诗展现出:字母组合ho 有11种不同的读音。由此可见,没有什么方法能保证孩子轻而易举地学会阅读。不同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和学习动机不同。有经验的教师会鼓励自信的初学者大胆地大声朗读,不去纠正他们的错误。阅读者在努力理解文本时会犯错误,他们的“识别反应”和老师的“预期反应”不一样,恰好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词汇的意思的。

 


   在阅读学习中,老师的作用很关键。如果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把握得当,就有助于保持孩子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能力发展并提升自信。老师对当代书籍的广泛了解和欣赏能保证孩子们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热情。老师知道大多数家长都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很少有家长真正理解教师教孩子阅读的过程和技巧。因此教师要告诉家长,随着流利程度的提高,孩子们会感受到阅读的力量和发现词汇意义的乐趣。如果孩子们在阅读时磕磕巴巴,不断自我纠正,不要紧张,这说明他们是自信的阅读者。当书的难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畴,孩子读不好时,千万不要批评他们。这种情况下,大人不该要求孩子一个人独自阅读。

 


   事实上,大多数孩子是通过三个层面的阅读体验获得进步的。第一是阅读家长曾经念过的书。这个时候孩子们读得最自信、最流利。伴随着故事的重温,孩子对书的亲近感油然而生。第二,孩子在学校的阅读课上参与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对书面语意识的练习。第三,老师读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下课前留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让孩子们体会连续的文本令人欲罢不能的魅力,领略另一个层次的阅读乐趣。



   英国的老师们相信,教孩子阅读技巧是一个方面,帮助他们成为兴致盎然的、自信的阅读者则更有长远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