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tQwwv7XicWeHONJbKTS0ZYdR2n5HbAD6FpLgLXCa9gBCKcXE82fXjUzBVyQlHv9Rd8qoehlvKnchw/0?wx_fmt=jpeg
1、先看图画书,再读这本书
如果你看过许多图画书,再来读《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一定会有自然的共鸣。在作者详细的解读中你将发现图画中隐藏的语言讯号,并学会谈论图画书时所需要的词汇,看出画家的用心,领会其中巧妙,本书也将开启初学图画书创作的学员,更宽广的创作空间与表现技巧。
——曹俊彦(儿童读物策划及创作者)
2、一个学理与应用兼备的观赏门径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学理和教学经验,借由多本图画书作品,探讨造形艺术基本元素(线条、形体、色彩、空间、构图、媒材……)的美感表现特质,以及其运用在图画书中的各种独特传达手法,带领读者探寻插画家们种种不同的构思、表现风格与内心所蕴藏的情感意念,为图画书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理与应用兼备的观赏门径。
——徐素霞(国立新竹教育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教授)
3、一个有助掌握欣赏图画书的方法
《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一书采平实风格,不卖弄文采,不牵旁扯淡,英文原著不过百页,但内容段段扎实有料,作者的艺术史训练、文学整体素养,以及认真看待图画书的态度确实带领读者更进一步深入图画书作品,看出画面中所蕴含的诸多象征与寓意,值得读者对照作品、细细研究,有助掌握欣赏图画书的方法。
——刘凤芯(国立中兴大学外文系教授)
——本书资料摘自网络
《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术语解释
1.封面(cover)
图画书的故事常常从封面开始说起。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只要先看一看第一张图或是一组图画,放在脑子里,当作之后的参考。谁晓得最后你会从其中体会到什么?
2.蝴蝶页、扉页(endpapers)
可能是单一的颜色,或是画上了图案,或者出现了图画;这几页常常是用来营造气氛、发出讯息。注意一下蝴蝶页如何把你带进故事之中。问一问谁拿到的是精装书,谁拿到了平装本?能不能举出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3.书名页(title
page)
看一看所用的字体,还有插图,这页通常一定会配上一张插图,籍此你可以更了解将要阅读的内容。
4.对页(page
opening)
因为图画常常占了两页(一个跨页),要不就是在相对的两页中一页放文字,一页放图,或者其中一页的动作延续到下一页,我们便能毫无阻碍的看到即将发生的事,我们用“对页”来表明相对的、可以视为一体的两页,相当便利。
5.大小开本(size)
书本的大小会不会影响你对书的反应?书本是不是大到会鼓励你和别人一起分享?还是让你觉得应该一个人静静的享受?如果书非常的大或是非常的小,是不是表示这本书很特别?
6.版式(format)
图画书是正方形、竖的长方形还是横的长方形。书的版式会影响画家图画的形状。而图画的形状又如何影响画里表达的东西?
7.线条
线条可以当作轮廓,或是用来代表空间中两种物件之间的界限,也可以用来打光影造成色调的差异。我们找到运用环状线条的阴影表现法,线条随着形体弯曲,还有平行影线(hatching)和交叉影线(cross-hatching)。
8.色彩
试着用合适的字词来形容画中色彩的整体感觉,然后自然的带入媒体间的差异,以及上色的方式。
色彩的象征性可以从三方面来看:自然的联想、传统的联想、和某一本特定的书产生的联想。
9.抽象的元素(abstractelements)
即是组成图画的原件:线条、形状、色彩。思考抽象元素(基本成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只注意纸上构图的安排。(如果你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不妨把图上下颠倒,或是利用一面镜子使图画左右调换,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你注意到构图本身。)构图包含形状、色彩、明与暗的交叉安排;比例和疏密分布;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节奏。构图会受到艺术家使用的个别媒体或是混合媒材所影响,而且(就图画书来说)会受到出版和印刷的方式所限制。我们把构图或是画面配置看作现实世界的幻象,把画中的东西当成放置于空间的物件。
10.艺术家的风格(artist's
style)
个人的风格是指人运用媒材、技巧的独特方式,以及所偏好的某种图像效果。风格往往充满表现力,并且会反映出艺术家的个性(由艺术家画画的方式看出来)、价值观(由艺术家选择探索的主体看出来),以及他和某一种文化或历史的渊源。艺术家整体的作品比单一的作品更能显示出他的特质,因为他可能在某一件作品里采用了一种艺术史上的风格,明显呈现出他所受到的影响。
11.装订(binding)
一台一台的内页(一本书的内页印刷后被分成几本小册,一小册称一台)用穿线和上胶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因为装订的关系,跨页中央靠内侧的图画会被遮掉一些。
12.出血(bleed)
如果图画一直延伸到纸张裁切的边缘,就叫做“出血”,图画可以一边、两边、三边,甚至四边都出血。暗示在页面之外,生活继续进行着,因此观赏者比较像是参观画中事件的人,而不只是旁观者。
13.环状影线(bracelet
shading)
这是一种随着形体曲度所画的线条,让观赏者觉得画中的物体拥有体积。前臂、腿、衣服包裹的四肢或是躯干、树干,以及任何圆柱形的东西都可以用环状影线来塑造立体感。
14.间断的轮廓线(broken
outline)
间断的轮廓线让“底”(ground)的空间得以进到“图”(figure)里,为图注入了活力,好像是画家的笔在纸上跳跃留下的记号。
15.炭笔(charcoal)
将木头,主要是藤蔓类植物燃烧后制成,可以用作素描。炭笔画的线条有一种柔软的、粉状的、感性的特质。
16.拼贴(collage)
把布料、纸、照片、印刷品或是其他材料贴在画面上的技术(从法文动词coller演变而来,原意是黏住)。拼贴会造成视觉张力,因为观赏者能辨识出各样材料的原貌,可是面对一件完成的作品时,观赏者又得把各样材料当作整体构图的一部分。完全用拼贴手法制成的画面有一种静态的特质,而运用这种技术的佼佼者如季兹(Ezra
Jack Keats),则会运用丰富的手绘来平衡拼贴的元素,就像在《下雪天》里一样。
17.色彩(colour)
色彩具有色相、色调和饱和度(彩度)。
18.色相(hue)
指的是颜色表中各种不同的颜色,从红、 橙、黄、蓝、绿,到靛和紫,是用来分别不同色彩的方法。艺术家所指的色相可能代表的是一种颜料的名称,对我们来说,“色相”和“色彩”可以交换使用。
19. 色调(tone)
指的是在上了颜色的区域内亮与暗的程度,和色相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把这个区域想成是由全白到全黑的渐层图表上的一个协调,那么,我们就能分别出色相和色调的不同了。
20.饱和度、彩度(saturation)
是用来形容一种色彩的纯度。举例来说,饱和的红色是非常饱满、浓郁、强烈的。在图画里,白色是一种饱和的颜料,白色通常并不直接印刷出来,而是利用纸的本色来表现白色。当我们观看图画书中的插图时,白色的区域会显得非常强烈。
把一种色彩和黑色混合,通常会所它灰暗或深沉,或者称之为深色(shade),虽然在实际应用时,画家为求细腻的效果,往往不会用加黑的方式使色彩变暗。
把一种色彩和白色混合,称之为浅色(tint)。一位艺术家使用水彩或是透明墨水时,让白色透出所造成的效果,和使用不透明颜料加上白色的效果相似。
色彩会影响观赏者对画里空间的了解,色彩的深或浅、暖调或冷调、明确或含糊都会使空间前进货或是后退。因此,形体在空间中的关系可以籍由色彩来表达。
21.组合式的文本(composite
text)
是由“文字所说的”与“图画说显示的”结合而成。正确的说,这样的文本无影无形,只存在于读者/观赏者的脑海里。
22.连续叙述(continuousnarrative)
画中的角色不只出现在一个地方,而是同时出现在一个以上的场景里,分布于画面的各处。北村悟的《奈得和乔巴鲁》里就有很多设计精巧的例子。
23.轮廓(contour)
素描或图画里的形体外缘、界线或是外形。轮廓线定出物件的界线,赋予物件精确的结构和特性。
24.交叉影线(crosshatching)
往同一个方向画的平行线(影线hatching)和另一列角度不同的影线交叉。交叉影线是一种利用影线造成色调变化的方法,也可以变化灰色的层次,最早出现在金属的蚀刻版画和雕版画上,用来表现光影和塑造形体。由于源自过去的传统,因此影线和交叉影线出现在现代插画上时,自会散发出幽然古风。此外,运用影线确实有把图像稳定在纸上的效果。
25.跨页(doublespread)
除了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之外,图画书中的故事都是由相对的两页、两页一直往下叙述。“对页”(page
opening)可以和跨页通用,指的都是图画书中两页一组的单元。
26.蝴蝶页(扉页,endpapers)
这几页位于书的前面和后面,其中各有一页和“封面里”或“封底里”粘合在一起。蝴蝶页可能单单是白纸或是印上了颜色,或者印上画家设计的图案。
27.图(figure)
画在背景(底)上的明确形状或是物件。“图”和“底”(ground)是一起使用的术语,在一幅画中彼此相对,还可相互变换。
28.形体(form)
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形状(不论是人物、物件或者东西)称为形体。“形体”、“图”和“图像”在图画书的艺术中可以交替使用。“局部形体”(part
form)正如字面上所暗示的,指的是不完整的图像。
29.版式(format)
书的大小开本与书的形状可分成两类:一类为肖像式(portrait),或称竖直式(upright),指的是书呈垂直长方形,而另一类风景式(landscape),指书呈水平长方形。
30.边框(frame)
比页面小的图画看起来就像是四面围了一圈白色的边(留白框air
frame)。图画四周也可能有装饰性的边框,边框上若不是画了与中央图画相称的图像,就是用尺或徒手画了各种各样的线条。框内图画会受到边框的性质所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意涵。工整的框架把画中发生的事件涵盖其内,而徒手随意画的线条则造成较为生动的效果,边框仿佛是随着画中的事件呼吸。
31.前置页(front
matter)
指的是书名页(印有书名及作者、绘者和出版社的名字)、版权页,还有其他放置于正文之前的印刷页面。通常称为前页(prelims)。
32.不透明水彩(gouache)
一种不透明的水性颜料。和透明水彩不同的是由暗到亮的部分都可用画笔表现出来,只要在颜料中加入白色,即可调出明亮的颜色。用水稀释的不透明水彩可以渲染不同的层次。所以画家使用这种媒材既能得到油彩的优点(可以到最后才画上亮部的细节),又能保有水彩的即兴效果。
33.底(ground)
在“图”四周单纯的、没有画上图案的背景。
34.装订区(gutter)
书里两页之间经装订而连接在一起的内侧区域。接近这个区域的图画会因为线装或胶装的缘故而遮住,所以对绘者来说,设计一个跨页图必须要先考虑到这个状况。
35.影线(hatching)
往同一个方向画的平行线,用来暗示轮廓、深度,或是质感。影线的线条、笔触若随着形体变化,则称为环状影线。
36.图像(image)
就平面图画的定义来说,指的是与真实物件外型相似的形象。这个词可以和“图”及“形体”交互使用,表示图画上所呈现的物件。
37.版型(layout)
指的是整本图画书中图画的形状、大小和安排,以及文字所放的位置。版型设计对读者/观赏者的心理反应有决定性的影响。
最为正式及传统的安排方式就是把文、图截然划分开来,也就是在相对的两个页面分别放文字和图画。这样安排会造成一连串强烈的视觉节奏,适用于民间故事及童话故事的题材,因为它符合这类故事经常重复的结构、约定俗成的角色,以及读者盼望安定下来听一个好故事的想法。文字也可能和图局部融合在一起,有时直接押在图上,有时放在图的上方或是下方。文字和图画全面融合则是反映文图紧密连结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让文字成为整体构图的一部分。
至于插图的形状、大小和安排,最为稳定的一种方式是陈列独立的图版;而最具动感的安排,是把画中人物连贯的动作用几个排列紧密的图框呈现,其间可能还会突破单一图框的限制,看起来就像画中人物急着要逃出图框一样。水平排列的图仿佛暗示着时间的经过或者是经历一段旅程。
38.线条(line)
清楚可见的线条用来勾勒轮廓、改变色调以造成立体感,还可表达动作的进行。而且,线条也有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坚韧、犹豫、紧张、大胆、迅速、自信、迂回等等。
持续有力的隐藏线条会影响画面的平衡。
39.线性效果(line
effects)
在图画中,相邻两色之间的差距会造成线性效果。运用不同的笔触也会形成图案,造成线性效果。
40.媒材(medium)
艺术家所使用的素材:钢笔、油彩、蜡笔、粉彩等等,它们本身具有颜色,可以画出各种形状和线条。这个术语也可用来指图画(甚至延伸到泛指整本图画书)。意思是说完成的艺术品就是艺术家籍以传递意念的媒材,也是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沟通的管道。
41.蒙太奇(montage)
一种组合,收集一些图画(或是局部的图画)组合而成整幅作品,这个术语的意思和“拼贴”有重叠之处。
42.重叠(overlapping)
一种简单的暗示深度的做法,也就是让前景的物件遮住远景的物件。
43.粉彩(pastels)
一种干的绘本素材。粉状的颜料用胶黏合,作成棒状,使用的方式像蜡笔一样。粉彩是不透明的,所以混合色彩及制造立体效果时,必须籍着交叉影线和并置不同颜色的色点来完成。粉彩画有触感,具感性特质。
——本文摘自李江云的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