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标签:
育儿图书 |
分类: 杂七杂八 |
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每逢9月份,很多孩子都要面临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重大转变。即便是已经在幼儿园和上学的孩子,也面临每天去上学的问题。家长们一定很期盼,有一种方法,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去上学。那么,怎么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当然,这是个关系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就亲子共读方面来说,有一个绘本,或许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那就是《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学!》。我们想传达的是,父母不焦虑,孩子才开心。为了达到理想目标,最需要的是父母自身的转变。
《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学!》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天是小男孩第一天上学的日子。妈妈好担心:学校课间没有点心吃怎么办?没有时间吃完午餐怎么办?文具没有带齐怎么办?迟到怎么办?在学校迷路怎么办?……而小男孩却一直很兴奋、自信,满满的勇气。直到在教室门口,小男孩才有些犹豫。这时,老师出来了……他第一天上学的日子,到底是怎样的呢?妈妈的焦虑缓解了吗?
作者廉惠媛是通过水彩和彩铅结合的技法,通过人物大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达在第一天上学这个重大的日子里,父母和孩子那种复杂纠结的心理情绪和感受——放大小男孩的形象,缩小妈妈的形象,是在表现孩子的高兴、期待、自信和镇定,以及妈妈的担心、焦虑、紧张和害怕。画家甚至还用颜色(蓝色的忧郁和红色的自信)来加强这种视觉表达。这给了看绘本的家长和孩子一个机会,能去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待上学这个问题,能了解对方的感受并彼此安慰。
妈妈和小男孩这两个形象,不仅大小是反着的,而且连说的话也都是反着的——妈妈是慌乱的一方,小男孩则是镇定的一方。是吗?现实中这样的多吗?好像在我们的固定印象里,上学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而父母通常扮演的都是安慰和安抚的角色。
然而,英国著名教育心理治疗师、儿童和家庭心理健康专家,安吉拉•克利福德‐波斯顿,在《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一书中指出——“孩子刚开始上学,对父母来说往往会是一段困惑和焦虑的时期……在你的孩子开始上学后,你可能会对把他们交给一个不熟悉的成年人照料而焦虑,想知道老师是否理解你的孩子,能像你那样读懂他们发出的一些小信号吗?老师知道你的孩子是特别的,与所有其他孩子都不同,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吗?老师会好好呵护他,认真对待他的欢乐和苦恼吗?对于这些问题中的绝大多数,答案都是否定的。”
是的,上学是孩子与外界的第一次主要接触,并且是你让他为自己的一生做好准备的重要一步。所以,在孩子刚开始上学的时候,父母自然也会有焦虑。《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学!》中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们要注意的是,父母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的。我想,只有父母不焦虑,孩子才会真正的开心。就像粲然说的:“孩子生机勃勃,即使他们不掩饰情绪地放声哭泣,依然一步一步、一天一天,朝向成长发足狂奔。而父母却是担心的、碎碎念的、拖拖拉拉的。对我而言,这本绘本最好的地方,就是坦率、毫无掩饰的告诉孩子父母的怯弱和担心。并让孩子知道,这是我们大人的情绪,与你无关,你可以轻松地进入你的新生活。把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的情绪做有效切割。鼓励孩子大胆承担自己,大胆管理自己,是非常好的安抚焦虑绘本。”
另外,书中还用淡粉色的轻柔温暖质感,展现了一个老师的形象。之前我们提到过父母对孩子上学的各种担心和焦虑。怎么缓解这诸多焦虑呢?我想,父母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的作用与父母是不一样的——孩子的老师不会像作为父母的你那样,与你的孩子有同样的情感联结,或同样的敏感。那不是她的工作。她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温暖、让孩子信赖的环境,使你的孩子能在这种环境里培养自信、发展能力、探索世界,并且还能认识到好东西不仅可以来自父母,还可以来自其他人。在这本书中,正是这样一个温暖的老师的出现,打消了小男孩刚刚升起来的一丝顾虑和担忧,让他重新升腾起勇气和自信,大步走进教室,开始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