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2015-04-28 19:55:40)
标签:

故事

绘本

分类: 绘本故事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陈迅喆/文 王祖民/绘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Zz0qhDPrUiacyLs6TKvCLUtE7LIQGyliccqniantRackJAxlqLJrMOpgA/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PFiavjE80lrRicLwZmE72u9IOD158OQ8RhouehKImziab0WpEbhGa9Atw/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pfUDWZoQ2sIOKOtpD3nhsmb7TDia58y8yRC8Y7moIRWESOUZGucjRmw/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AcBPIDqXULia1xJj64Bm5eChAzhgibibHOBKQxq2ZR4ymr8AiaGhG5ib8mQ/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eniazbYUWg1Cyd7GY4UrURzXLCsNC3GJ5gE1h1QsZPMw7CjLr1jHalw/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iasdKLRVS0uAGaFKjjb2vMn4UfEiaSugiaEqT3wJOwCa1tCredP7YsYqg/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YANgo2VZDMnzsibqdicIV1Q79IvicF2QXNNYS60SRNPhUkzOawmg9yCGg/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7utuE4aPCQGUSqQ6YN6871gDaKzX05oMFjqgdXPGibfPJmVI3a06QaVbA3ZbibT2nFu7103ZZn8UQ/0?wx_fmt=jpeg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TITLE="陈迅喆×王祖民 儿童微绘本 《起床了》分享" />

陈迅喆/文

   青年女作家,拙原绘本工作室创始人。出版小说《国王爱上鹦鹉螺》、《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

王祖民/图

 1949年生于江苏苏州市。197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作品《狮子回头望虎丘》获联合国教科文野间儿童读物插画奖,《两只青蛙》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幼儿认知读物编辑要求之我见

——以《起床了》为例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助推了幼儿认知读物的销售。但市场上此类读物虽然品种、样式繁多,但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少读物文字粗糙、构图简陋、形状怪异、知识谬误,甚至不符合幼儿生理与心理特征。究其原因,其一,简单地把幼儿读物理解成文字加拼音加图画。其二,错误地理解“亲子阅读”,认为有成年人帮助,不再需要准确把握幼儿认知能力。

   编辑是出版物的策动者。毫不夸张地说,编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出版物质量的优劣。笔者以《起床了》为例,仅从编辑要求的角度,谈谈对幼儿认知读物看法。

   《起床了》是向一位青年作家的约稿(括号里的黑体字是笔者所加),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1月出版。

“小助,起床了。”小助在被窝里,听到妈妈的声音。(“小助,起床了”第一次出现。“听到”二字说明小助已经醒了,但还在“被窝里”。“妈妈”出现。)

“又要起床了。”小助把被子蒙过头。(“又”“过”二字准确。)

“小助,起床了。”爸爸叫道。(“爸爸”出现。)

——起不来呢。我的床宝宝还没醒,它要我抱着它再睡一会儿。(“起不来呢”第一次出现。小朋友不肯起床是常态,但是有理由的。“床”出现。)

“小助,起床了。”奶奶喊。(“奶奶”出现。“小助,起床了”第三次出现,刺激着小朋友的听觉。)

——起不来呢。我的床是一块超大的吸铁石。我是一个小铁人,被牢牢吸住啦。小朋友理由十足。“吸铁石”出现。)

“小助,起床了。”爷爷喊。(“爷爷”出现。“小助,起床了”再次出现。)

——起不来呢。一会儿太阳要晒屁股吧?我的屁股要等到太阳才能醒哦。屁股不醒的话,我也没有办法起床哦。(小朋友继续有理由。“太阳”“屁股”出现。)

“小助,起床了。”椅子上的小书包喊。(“椅子”“小书包”出现。在小朋友来看,它们也是会“喊”的。)

——起不来呢。我的床是一片土地,我是一颗已经发芽的小种子。一粒小种子没法把自己的根从泥里拔起来呀。 (小朋友还是有理由。“土地”“种子”“发芽”“根”出现。)

“小助,起床了。”墙上的时钟喊。(“小助,起床了”第五次出现。“墙”“时钟”出现。它们也会喊的。)

——起不来呢。我的床是一个大信封,我是黏在信封上的邮票。一张邮票没法从信封上站起来呀。(小朋友总是有理由。“起不来呢”第四次出现。“信封”“邮票”“黏”出现。)

“小助,”吱呀一声,门推开了,是妈妈的声音,“妈妈刚刚做了你喜欢的蛋饼哦。”(“妈妈”再次出现。“门”“蛋饼”出现。)

小助坐在桌边:“真好吃。”(小助起来了。是喜欢“蛋饼”的原因?)



  笔者认为,优秀的幼儿认知读物应注重“反复”“简约”“跳跃”三个特点。

  反复。反复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有意识的一种作为。“小助,起床了”“起不来呢”的句式多次出现,既使语句整齐,而且不断渐进、强烈地表达大人与孩子的愿望。“小助,起床了”和“起不来呢”既是各自连续反复,彼此相交也是间隔反复。这种表现手法,对幼儿培养、锻炼表达能力甚至“造句”能力也大有好处。

   简约。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对幼儿认知习惯、能力的主动适应,同时又不忘科学提升。过多的说明性的文字,虽然可以交代来龙去脉,但连续、大量的文字,是幼儿无法承受的负担。但如果文章过于简单,又无法尽可能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起床了》,让孩子起床是一个目的,但显然不是目的全部。孩子赖床到起床,完成了一个认知过程。在这过程中,家庭成员出现了,与起床有关的一些直观形象相继出现。

   有人可能会质疑:孩子通过一篇短文,能认知那么多内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其规律,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既然有规律,那就有规律可循。家庭成员、“床”“太阳”“屁股”“吸铁石”“土地”“种子”“信封”“邮票”“椅子”“小书包”等等,由于生活中常见,加上组合得当,认知并不困难。不仅如此,文章还巧妙地表述了“吸铁石”与“铁”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信封”与“邮票”的关系。即使孩子无法一一认知,或者认知了没有完全形成记忆,并不要紧。孩子的认知需要不断加强、反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跳跃。人的思维是跳跃的,幼儿尤其如此。幼儿思维的跳跃看似天马行空,其实有内在的联系。《起床了》通过反复的句式,很好地体现了跳跃的效果。由床到吸铁石、到太阳、到土地、到信封、到餐桌等直观形象,连续跳跃。跳跃与跳跃之间,用科学“认知”一线贯穿,并配以图释。图不是文的附庸,而是要与文互补、并茂,相得益彰。

“反复”“简约”“跳跃”三个特点,是笔者在编辑幼儿认知读物工作中的体会。这个体会是否科学,见仁见智,但编辑在实践中有所体会是应该的。而《起床了》正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体现了“简约”原则,在不断“跳跃”中完成了小助“赖床”到“起床”的过程,文章不仅清楚明了,而且妙趣横生。

   幼儿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智发育日新月异。幼儿认知读物如果按幼儿的年龄来划分,甚至可以细分到以周为单位。因此,幼儿认知读物(当然也包括其他读物)的编辑出版,是一项专业性和责任心极强的工作。可惜的是,一些编辑见市场有需求,放弃了精耕细作,一些出版社甚至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编辑力量,也仓促上马。此类读物的水准亟待提高,编辑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应当做好出版此类读物的学术准备,做到对所要呈现的读物心里有数,并且做好作者的引领和稿件加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